本地研学今夏走热,六成受访家长期望纳入课后托管体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民调
原创2021-09-02 18:44
2-部门图标(去掉ND)为准.jpg


8月3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研学实践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中小学生研学参与情况如何?疫情对研学游产生哪些影响,家长们希望未来研学如何发展?

南都民调中心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日前发起相关民意调查,共回收847份中小学生家长的问卷,并与2019年课题组实施的同题调查进行纵向比较研究,于近日发布《中小学生暑假研学调查报告(202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暑假研学现象比两年前更趋普遍化,今年参加的受访者比例超过七成,其中广州受访者约占一成。今年研学受疫情影响比较大,选择本地游学的受访者最多,因此研学费用较2019年明显减少,也因为疫情,有两成人未能顺利成行。就家长对研学的认知而言,两年过去了,受访家长对研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八成受访家长认为研学有必要,超七成家长表示今后孩子还会参加。针对游而不学等突出问题,六成受访者希望加强研学安全保障,期待研学纳入学校课后托管体系。

暑假研学趋普遍化,超七成受访家长表示孩子今年参加研学

与两年前相比,目前中小学生暑假参加研学游现象更为普遍化。本次调查发现,77.10%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今年暑假参加了研学游,比2019年参加研学的学生比例多出约13%,其中广州受访者中约占一成。

图片1-今年暑期,你的孩子有没有参加研学游?.png

就研学组织而言,在2019年的调查中,培训机构(50%)和学校(48.48%)等教育机构组织的研学更受青睐。2年过去了,培训机构(36.60%)与学校(34%)等组织的游学仍然是不少家长的首选,但是整体选择比例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30位受访家长选择自己带孩子研学,占4.59%。

图片2-你孩子参加的是什么机构组织的研学?.png

家住广州的邹女士告诉研究员,每年暑假女儿就读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游活动,但由于疫情,今年暑假学校就没有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为此,邹女士联合其他两位家长自发组织了学党史主题一天研学,带领包括女儿在内的10余名学生前往市内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让孩子对党史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四成受访家长今年选择本地游学,知识科普型研学最受欢迎

今年本土疫情零散多发,家长在孩子研学地点的选择上有何新变化?调查发现,45.64%的受访家长今年选择让孩子在本地游学,占比最高;其次是跨市游学,占32.77%,选择跨省游学的仅有21.59%。相比其他地区,广州受访家长选择跨省游的比例最高

图片3-今年暑假,你孩子参加的研学游是?.png

微信图片_20210901163336.jpg

“乡土中国行”的学员们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曳石。该活动相传为戚继光在闽东抗倭时传下。摄影/苏邦星

哪类主题的研学游最受欢迎?知识科普型的选择比例最高,占50.69%;其次是体验考察型和自然观赏型,分别占比13.02%、12.56%。在本地游学的学生更多是选择知识科普型的,跨省、跨市游学的则更多是选择体验考察型。

图片4-你孩子参加的是什么主题的研学游?.png

四成家长花费5000元以下,万元以上研学游较2019年下降约三成

游学费用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与2019年相比,今年暑假受访家长的研学花费整体大幅减少。以1万元费用为界线作纵向比较,在2019年的调查中,研学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受访家长最多(50.51%),而今年研学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受访家长最多,比例高达83.77%,研学费用1万元以上的受访者仅有16.23%,比两年前减少了约35%;而以消费区间作纵向比较,今年暑假研学消费区间主要集中在5000元以下(46.40%),而2019年的消费区间主要是5001-10000元(35.86%)。广州受访家长的消费区间主要是5001-10000元,占55.56%。

图片5-此次研学游,你孩子花费了多少?.png

研学费用的减少,可能与家长选择的研学地点有关。因为境外疫情风险较大,海外研学不可行,加上暑假期间本土疫情多发,家长便倾向于让孩子就近游学,选择本地或者跨市即可,因此交通费用大大减少,整体开销明显降低。如家住广西的杨女士今年就让儿子参加本地的军事夏令营活动,研学前后15天,由于是在本地,整个研学活动花费仅两三千元。前邹女士选择让女儿在本地游学,整个行程也就只花了不足50元的交通费。

不同的目的地和研学主题也会影响花销的多少。选择本地和跨市游学的受访者花费主要集中在5000元以下,选择跨省游学的受访者花费基本超过一万元。自然观赏型研学花费多在5000元以下,亲子体验型的开销集中在5001-10000元,体验考察型的费用多在10001-20000元,地理探险型的费用主要是在20001-30000元之间。

开阔眼界仍是主要目的,九成半受访者表示达到预期

调查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仍是大家参加研学的主要目的,占68.15%;63.71%的受访家长则表示研学游寓教于乐,孩子接受程度高;60.03%的受访家长则希望通过研学培养孩子的兴趣,个性化发展。邹女士认为暑假让女儿参加研学,能够开阔她的视野,增长见闻。“比如通过这次游学,小朋友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以及革命先驱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觉得还是受益匪浅的。”邹女士表示。

对于预期目标,九成半的受访者认为此次暑假游学达到了预期目的,其中43.64%认为完全达到,51.45%认为基本达到,较两年前提高4个百分点,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对研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更加认可研学的意义。杨女士告诉研究员,经过此次研学,她的儿子变得更加开朗,也更懂事了,能够主动帮忙做家务,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推脱不做,研学效果超出杨女士的期待范围。

图片11-你认为此次游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png

疫情成今年研学最大影响因素,两成人未能如期完成行程

在问及选择研学项目最重视的因素时,两年前受访者认为行程安排及学习内容质量更重要,但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受访家长更看重疫情防控形势及防疫措施、安全保障等因素,平均综合得分分别为6.17、5.69,其次才是研学质量、路线设计安排,平均综合得分分别是4.31、4.1。广州研学品牌“学以成人”的创始人林斌也表示,今年其公司尤为重视疫情防控措施,建议学员测完核酸才来,每天做好测体温、带足消毒纸巾等必备工作,不断叮嘱学员戴好口罩、勤洗手、使用公筷公勺,对学员强调休息的重要性等。

图片8-你在给孩子选择研学项目时最为重视哪些方面?(排序)新.png

微信图片_20210901163326.jpg

孩子们在福建霞浦的滩涂体验当地渔民的生产方式——讨小海。摄影/苏邦星

今年疫情零散多发,广州、南京、张家界等地陆续出现疫情,对研学组织造成了影响。林斌自2018年夏天创业,据他介绍,今年暑假“学以成人”设计了5条研学线路,从7月3日开始出发。但受疫情影响,8月7日之后线路就全停了,暑假前跟一些学校谈好的合作,也因为疫情暂停。疫情发生前,其公司一年安排800-1000人次研学,但今年估计只有500人次。广州地铁博物馆也反映,今年7月基本没举办过研学活动,8月也只举办了两次而已,其中一次只有19个小朋友,暑假期间研学活动和参与人员都大大减少。在本次调查中,68.72%的受访家长表示疫情影响了孩子的暑假研学计划,有两成受访家长表示今年孩子没有参加研学。问及原因,76.8%的人表示疫情之下不想随便外出。

750x477_61308924cf809.png

816x529_61308924d008b.png

那么顺利成行的有多少人呢?有49.82%的人反映如期完成,顺利成行;27.39%的人则表示虽然最终成行,但中间有波折;还有不少人反映最后没有成行,占15.82%,还有6.97%的人反映研学中途结束。在本地游学的受访者,顺利成行的比例更高;选择跨市、跨省游学的受访者,成行率则较低。对于疫情的看法,认为疫情影响大的受访者成行比例更低,认为疫情影响不大的受访者成行率更高。

图片10-你孩子此次的研学游是否如期完成?.png

游而不学问题更突出,防疫保障、安全隐患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虽然研学市场异常火爆,但游学中的各种问题屡屡见诸报端。林斌也发现,当前研学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一是研学组织比较杂乱,层层转包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游而不学的问题严重,名义上是研学,实际上是旅游。三是研学组织没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的,也没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在他看来,真正的研学,应该是把课堂搬到户外,搬到具体的社会情境中,需要做严谨的教学设计。

不少家长也反映当前游而不学的问题愈发严重,选择比例为42.15%,比2019年高出约10%。还有39.32%的受访家长吐槽研学机构防疫意识弱或措施不到位,38.84%则反映研学课程不丰富,同质化严重。与2019年比较,今年反映收费虚高、行程缩水等问题的受访家长少了,但认为安全隐患突出的受访者却增多了。不难发现,今年暑假研学游安全问题不断,8月上旬北京一位16岁高中生参加沙漠探险夏令营身亡,几天后,河北一家旅游公司举办的军事夏令营被曝教员暴打3名未成年人,接连出现的安全事故无疑加大了家长对研学安全隐患的担忧。

与各类研学主题交互分析,发现自然观赏型、文化康乐型、亲子体验型游而不学的问题更多,知识科普型以研学名义进行学科培训的现象更突出;体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课程同质化问题严重,地理探险型收费虚高的情况更常见。

图片13-研学时,你孩子是否遇到下列问题?.png

八成受访家长认为研学有必要,超七成家长表示今后孩子还会参加

尽管研学行业问题不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消费信心,但随着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研学的重要性,参与意愿较高。结果显示,82.41%的受访家长表示研学有必要,其中认为“非常必要”的占46.99%,“比较必要”的占35.42%。交互分析发现,在认为孩子需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受访家长当中,认为研学有必要的比例超过93%。谈及今后继续参加研学的意愿,超七成受访家长明确表示未来还会让孩子参加研学,此次暑假游学顺利成行、认为达到目标的受访者,表示今后会参加的比例更高。

图片14-作为家长,你认为孩子有必要研学吗?.png

图片12-今后你孩子是否还会参加研学游?.png

身处研学市场,林斌也看到了“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研学行业的影响。他告诉研究员,从高考改革、教育“双减”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来看,目前国内教育愈发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综合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行为性格、思维模式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等,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趋势会提高研学在教育里的地位,毕竟好奇心、适应力、社交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是需要在更具体的情境中、在更多的实践里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

微信图片_20210901163414.jpg

黄山市歙县,学员们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摄影/林斌

研究员也发现,8月3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意见》,明确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发展指导、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评价的依据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社会实践方面将重点记录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参观学习、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中表现出的意识、能力和成果等。如此看来,在政策的引导下,作为提升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研学行业未来可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成受访家长希望加强研学安全保障,期待研学纳入学校课后托管体系

虽然林斌对研学行业抱以乐观的心态,但是他也提到,目前的研学市场鱼龙混杂,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多依赖于市场自身还是监管部门,这是从业人员当前较为关心的话题。那么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希望研学未来如何发展?统计结果显示,62.93%的受访家长更希望监管部门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加强安全保障,尤其是遇到研学机构防疫意识弱或措施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行程缩水等问题的受访家长。对此,研究员注意到,广州市教育局于今年8月25日公布了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共有45家,同时实行“摘牌退出”机制,加强研学市场监督管理。

今年暑假,广州等多个城市纷纷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推行校内课后服务,落实“双减”政策。在本次调查中,有61.87%的受访家长建议把研学纳入学校日常课后服务体系及假期托管服务体系,丰富学生课程,尤其是遇到游而不学、课程同质化严重或以研学名义进行学科培训等问题的受访者,更支持这一意见。另外,还有52.89%的受访者期待能够导正研学的公益属性,减轻家庭负担,48.17%的人则希望研学课程体系更丰富、科学、多层次。

图片15-你希望未来研学的发展方向是?.png

时隔两年,南都民调中心再次调查中小学生暑假研学情况,发现中小学生参与研学的现象愈发普遍化。这或许与家长对研学的认知有关,越来越多的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注重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对研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在“双减”政策逐步推进过程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入局其中,不少研学组织也看到了当中的市场需求。虽然研学火爆,但无论是家长还是研学组织,也都清楚看到当前研学市场的不规范之处,游而不学、安全隐患、课程同质化严重……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书记张萌今年8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研学行业如何规范化、标准化、形成有效的监督,依然是痛点。”另外,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研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成为教培机构的转型方向之一,大量机构和人员可能会涌入研学行业,因此公众也较为关心研学如何加快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站在家长的角度,家长们希望研学组织能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安全保障,同时也希望研学能纳入校内课后服务体系中,与“双减”政策相适应。


调查概

本次问卷调查于8月20日至8月24日开展,通过网络推送的方式,共回收847份有效问卷,受访对象皆为中小学生家长,其中广州的样本占10.97%。


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

消费生活监测榜第98期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主持:谢小清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谢小清 涂长芳 麦洁莹 沈红媛 实习生 刘菲 连安琪 吴泓昊 黄梓怡 谢乐斌

编辑:文轶然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