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基金会葛燄:公益行业基础设施未全打通,有赖数字化建设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9-03 15:48

今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的第十次会议明确表示,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一时间,“共同富裕”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贡献一份力量,也成为当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为了更好地回应时代命题,南方都市报社联合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人民政协报·文化传媒、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深圳市慈善会共同主办,广东省南方经济研究院、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协办的“让美好发生”2021年深企社会责任发展大会,将在9月底举办,聚焦“共同富裕”话题。

而在大会举办前夕,9月2日,南都《湾区大钱进》特别邀请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深圳市政协常委房涛、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亚龙,共同做客栏目,解读“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的时代深意,探讨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公益慈善事业如何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功能作用?

葛燄在做客节目时谈到,公益慈善是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渠道,腾讯在今年的99公益日上宣布投入50亿,用于99公益日及后续的激励金支持、公益数字化建设及一线公益帮扶。其中40亿投入公益数字化建设与一线公益帮扶,为国家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WechatIMG685.jpeg

99公益日聚焦“共同富裕”,助力第三次分配技术升级

9月1日,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正式启动,如今已走过七个年头。据介绍,今年的99公益日将在配捐机制、产品体系、企业联动、公益基础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聚焦共同富裕。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简称“腾讯基金会”)在启动仪式上宣布,将投入50亿元用于99公益日及后续的激励金支持、公益数字化建设以及一线公益帮扶。

具体来看,一是其中10亿元总激励金中,约六成将用于支持99公益日期间的项目募款,另外约四成将在99之后,用于对管理良好的项目进行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强这些项目的长期运行能力。

二是30个亿聚焦于对低收入、欠发达地区提供全面公益帮扶。包括对低收入、欠发达地区群体提供保障、救济和发展支持。除了直接资金援助外,腾讯公益也将为这些项目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提供平台支持。

三是10个亿的帮扶计划,用于助力公益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和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为社会“第三次分配” 提供有力的公益技术平台和数字能力服务保障。

葛燄介绍,除了资金支持外,腾讯将进一步为国内上万家公益组织提供“数字化工具箱”,对公益领域数字化建设、公益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优质项目的发现和培养,在能力和效率提升方面做中长期的投入,从技术的角度帮助公益伙伴履行好第三次分配的职能。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今年也是“99公益日”升级的新起点,如何通过公益慈善力量,让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惠及全民。腾讯的做法是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持真实、可靠、有效的公益行为,在公益中践行向善的出发点。

葛燄透露,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正在和深圳市慈善会讨论,希望能够建立社区基金,创新社区公益慈善的新模式,能够用最小的单位去携老扶幼,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不管他是在深圳,还是在偏远的山区,其实都有很多这样的人群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帮助。”

WechatIMG687.jpeg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

时至今日,公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捐钱救急”,而是增进社会公平领域的重要环节。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表示:“如果说初次分配侧重效率,再分配侧重公平,那么第三次分配,体现着社会的美善。弘扬公益,共同富裕是这个时代共同的使命,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和善。”

而着眼于民生发展的普遍问题,以技术力量和可持续模式参与第三次分配,据悉也将成为99公益日乃至公益行业进化的新方向。


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打通,有赖于数字化建设

8月30日,在2021年“99公益日”启动仪式媒体见面会上,葛燄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整个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打通,捐助以后是不是能够很快得到发票,大额捐赠人的税务和整个服务系统是不是能够打通,都还有赖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葛燄2009年入职腾讯,历任多个业务岗位,2020年7月开始任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公益平台部负责人。同时她还是一名公益志愿者,长期活跃的公益一线。她观察到,很多公益机构在一线、在最困难的地方去执行很多的项目,需要更多的科技手段和能力去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葛燄说:“在国外,很多的捐助大家更看重效率,效率越高,受助人获得的捐助也会越多,机构的能力提升也更快。这也是要靠数字化的基础建设,不是靠某一家机构自己做一个系统建设就可以实现的。”

在葛燄看来,“第三次分配”也好,做社会捐助也好,会牵动社会的良善,更重要的事情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能否知道在某一个偏远地方有多少独居老人,有多少失学儿童,其实现在很多的情况公益机构很清楚,这些大数据需要有平台汇总。我们在所有帮扶过程中的信息也要及时地总结反馈给有关部门,政府在这样的数据之下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

毫无疑问,社会问题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公益机构,或者企业,更多的是要把整个社会的资源联动起来,而联动的基础往往需要靠整个大数据为背景。葛燄认为,公益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跟其他行业一样,要靠建设生态,需要更多做生态和具有基础能力的社会企业投入进来。只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行业生态才会繁荣,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才会可能进一步加快。

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分享了一组今年5月的调研数据,近七成的公益机构负责人表示对数字化有需求,但矛盾的是66%的公益组织投入数字化资金的总额仅仅只占总募款额的1%。公益从业人员和公益慈善行业对数字化的认知还是非常低的。

刘琴指出,一是应用不均衡、基础不牢固。公益数字化需要建生态,但生态建设现在的出资方非常少;二是市场不成熟,在整个公益做数字化的社会组织不多;三是人才不匹配,公益行业数字化人才对行业的理解也非常低。也正是因此,腾讯推出了“千百计划”,希望为更多的公益机构培养数字化的人才,“99公益日”的第一笔资金也有部分投到了数字化建设上。


新生代捐赠人有了新变化,腾讯公益平台推出新玩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腾讯公益平台上已经为15000个公益机构,11万个项目,共同筹集了将近130亿的善款。在这些数据背后,葛燄也有了一些新发现。以前很多捐赠人属于同情心很重的人,因为看到了一张图片或者一个分享链接,便开始捐助,不会太关心具体的项目内容。但是今天,年轻一代的捐赠人已经不一样了,他们更关注捐助的方式方法,项目的有效性,希望获得帮助他人的骄傲感,以及自己承担了某种责任的欣喜。

“仅仅有一个募款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贡献很多的广告,让大家能够看到这些项目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让这些项目的执行人、这些机构更加了解捐赠人的需求,然后让它的项目更符合捐赠人的希望,去做长期投入的愿望。”为此,葛燄认为,公益慈善行业的创新产品数字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处在数字化的初级阶段,腾讯要投入数字化技术,希望能够助力慈善行业更快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当中,腾讯去年首创的行为公益“小红花玩法”受到网民的追捧。今年小红花玩法再度升级,推出小红花账户、每日益答等创新产品,并将小红花融入到更多的产品生态中,覆盖更多的爱心用户和爱心企业。

据介绍,爱心网友每天在腾讯公益平台捐赠不少于一块钱,捐步不少于一万步,或者参与公益答题,都能获得小红花。积累的小红花将作为“公益等价物”,不但能助力好友配捐,还将可以在爱心小铺中兑换公益奖励以及实地参与公益项目的机会。

小红花玩法升级的背后,是腾讯公益平台对新生代参与公益慈善的新思考。葛燄表示,未来如何让90后00后对公益慈善和社会价值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是腾讯公益平台产品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而葛燄发现,募款行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大,反而最近推出的小红花公益答题,会接到很多的留言,说题目太简单了,需要更加有挑战性。

腾讯创始人之一的张志东,特别关注腾讯公益平台的产品。他提到,如果一个人关注公益,他一定是要去掌握这部分的知识,你让他在这部分的知识越多,他会更长久的去关注公益项目,他会更多的投入进来,不管是资金也好,时间也好,精力也好。

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腾讯公益平台上的项目关注自闭症儿童,关注阿尔茨海默症,便从这些知识的教育出发,通过公益答题的形式,引导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葛燄说:“我们希望公益可以在身边就完成,你可能走两个街区,就可以去照顾一个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让公益离你的生活很近,这是90后和00后的孩子需要的方式。”

葛燄介绍,腾讯公益平台今年不再去做一个纯粹的募款额的提升,而希望能够把年轻人留在平台上,希望通过参与度、趣味度更高的公益答题吸引他们。

据悉,小红花也将连接超过30个腾讯的业务和产品生态,包括微信支付、QQ、腾讯视频、看点、QQ音乐等产品生态,通过捐阅读时长、会议时长、公益问答等多种方式,让普通用户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中也能做好事、获得小红花。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编辑:李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让美好发生!2021深企社会责任案例火热征集中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