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迎来马铃薯收获季,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近年来,平罗县红崖子乡通过引进企业,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改良1500余亩沙荒地,利用沙荒地土质松软、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条件,发展马铃薯种植,助力农民就业增收。新华社2021年9月3日发
中国是种植马铃薯面积最大的国家,每个省都有种植,而且面积不断增加,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
近期,华北地区开工厂家增多,原料马铃薯价格逐步走高,成本增加的背景下,马铃薯淀粉价格陆续走高。今年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马铃薯供应量同比去年下降,秋季产量减少的态势下,预计后期马铃薯淀粉价格或持续上行。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的农民展示收获的马铃薯。新华社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的农民马铃薯。新华社
这是9月2日拍摄的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马铃薯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甘肃裕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温室(无人机照片)。近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一批马铃薯原原种培育完成。近年来,当地加强马铃薯种薯生长期的科学管护,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已形成规范完善、国内领先的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脱毒苗繁育的马铃薯原种,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马铃薯品质,被称为增收致富的“金种子”。如今,当地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从“救命薯”到“脱贫薯”再到“小康薯”的华丽“三级跳”。 新华社发
8月20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工人在晾晒粉条(无人机照片)。马铃薯,对于甘肃人来说,最亲切的称呼还是洋芋。说它撑起甘肃饮食的“半壁江山”,并不过分。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马铃薯粉条特色深加工产业,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畅销市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新华社发
2020年4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右)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马铃薯基地直播帮助群众销售马铃薯。作为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师,在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探索下,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6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过3亿亩;2008年以来累计推广低纬度冬季马铃薯3000余万亩,促进农民增收超过200亿元。新华社发
南都拍客投稿方式
1、邮箱:请将相关图片稿件(每张图片要有对应的时间、地点、事件等文字说明)发送至邮箱: pheyes@163.com
2、微信:添加微信 duanqi3312好友, 注明:南都拍
客,通过后可微信直接传稿。
3、下载 南方都市报新闻app,并注册。在APP里关注“南都拍客”南都号,搜索“南都拍客征稿”可在相应征稿主题(小圈)下面投稿。
编辑: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