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专家: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1-09-07 17:35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文旅行业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南方都市报“美好生活,文旅先行!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及品牌评鉴”美丽乡村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广东联通、携程等机构的文旅行业专家聚焦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话题。专家认为,乡村旅游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以运营商为落地依托,着眼于盘活乡村文旅资源,开展村落景区联姻式、品牌化、轻资产运营,以“运营”引导规划和建设。

广东人最喜爱旅游目的地评选

今年增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大部署,提出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同富裕也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奋斗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文旅行业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整个行业的命题。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探讨文旅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今年南方都市报继续推出“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及品牌”评鉴活动,以“美好生活,文旅先行”为主题,结合当下文旅热潮,推出五大榜单。其中,特别增设广东人最喜爱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相关内容。自启动以来,已经有120多个目的地参与报名,其中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有32个。目前,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点赞通道已经开启,读者可以为自己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点赞。9月底,南都还将组织“疫情防控常态下,文旅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榜单发布。

业内探索通过平台等优势

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项目

对于乡村振兴,联通、携程等平台也在尝试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数字乡村与文旅产业经济的新业态。广东联通文旅行业总监许骥介绍,联通一直致力于文旅行业的发展和整体布局,经过7年努力,已经成为唯一为文化和旅游部综合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提供全国旅游态势和景区客流数据的运营商。文旅信息化业务遍布全国,目前承担共17个省级,150余个市县级、100余个景区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近三年广东联通在文旅行业累计项目超过67个。许骥表示,广东联通也在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文旅管理部门和头部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为数字化转型赋能。联合高校旅游研究院,共同探索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同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文旅研讨会.png

广东联通文旅行业总监许骥称,将联合高校旅游研究院,共同探索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

携程.jpeg

携程集团大市场、驻地项目广东总经理古晓芸。

在携程新的复苏计划中,“旅游乡村振兴”也被提升至公司重要战略层面。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曾表示,携程有社会责任利用自身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在研讨会现场,携程集团大市场、驻地项目广东总经理古晓芸表示,携程也积极响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利用平台、会员、流量、产品、数据、技术等六大优势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项目。不过,古晓芸也提出了制约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5大痛点,包括服务品质有待提升、间夜均价低、入住率低、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目的低带动效应不明显。

【关注】

广东乡村振兴战略今年提出

塑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

2020年12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及以“互联网+”为手段,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动旅游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近日共同发布的《共同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1年度工作要点》,要求深度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与创意体验农业,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塑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

pic_860890


乡村旅游成为

疫后复苏最快的景区类型之一

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志红认为,广东省的乡村旅游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区)10个、示范点19个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37个、示范点347 个。乡村旅游也成为疫后复苏最快的景区类型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众的思维方式消费模式发生变化,旅游选择上更倾向于自然山水、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更加凸显对于自然、生态、健康、休闲等的需求。

周志红.jpeg

广东疫情后恢复.png

不过,周志红表示目前的状况是,乡村旅游总体满意度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环境卫生条件有待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特色文化体现不够。“对旅游景区而言,无论是建设管理和服务,对细节的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景区主题和特色的打造,以及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也是进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复核、暗访等工作的重点。”周志红建议从标识牌、游客中心、垃圾桶、厕所、服务设施、特色产品等六个方面来体现景区的主题和特色。他展示了很多脑洞大开的案例,比如猪笼草造型的垃圾桶,南瓜、粮仓、巴士造型的厕所,汽油桶、论坛、自行车造型的洗手台……原来垃圾桶也可以讲述景区故事,厕所也能够成为网红打卡点。“如果游客来到景区的洗手间,会忍不住掏出手机去拍照,会忍不住朋友圈,那就证明这个景区做得还不错。”

2小时生活圈内

近郊乡村游最有发展前景

对于乡村旅游的前景,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副会长胡卫华提到,“十四五”规划更加密切关注农业和乡村,今后政策、资金、人流、物流都会向“三农”倾斜。胡卫华预见,离大中城市周边2小时车程(高铁、高速)以内的“环城游憩圈”将会更受关注,成为家庭周末短期休闲旅游的首选项。而这个圈层当中,近郊乡村游最受青睐。

乡村旅游.jpeg

休闲农业.png

周边游.png

不过,胡卫华认为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胡卫华介绍,广东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一直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政策制定与执行落地脱节,一些基层部门只管层层下发却不关心落实效果,更没有准确解读并结合地方特色创造性地用好政策;二是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脱节,表现在乡村旅游项目缺少运营团队和专业人才,往往只是性质上完成了项目的建设,而没有关心后续的维护等;三是旅游发展与产业基础脱节,当前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大同小异,开发设计人员没有很好挖掘当地的生态、文化和产业特色;四是体验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传统的项目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水平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个性化、产品多元化、体验深度化的高质量消费需求”。

焦点

希望借助乡村振兴东风

激活古村文化旅游产业

位于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的水东村,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保存有明清建筑588座,其中有明朝所建庙宇1间、祖祠3座、民居136间;清代建筑祖祠6座、民居421间,是广东省内为数不多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村民以“程”为姓,其始祖是开辟了“洛学”和“程朱理学”的北宋理学家“二程夫子”之一的程颢。古村落建筑模式和理念传承了“程朱理学”的文化渊源,并融合了多元的文化特质,堪称“岭南理学第一村”。水东村也被认定为“中国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岭南理学第一村”,并且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云浮水东村.jpg

云浮市水东村

水东村.jpeg

不过,水东村相关负责人程其锋在研讨会上表示,古村古镇开发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尴尬。程其锋认为,不知道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中取得平衡,另外也缺少专业的团队去运营。程其锋喜欢旅游,曾经背着行囊,一个人走遍大半个中国,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水东村,加入由村中几位乡贤组成的文物保护小组,深入对本村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程其锋也有困惑,现在水东村整体被纳入文物保护范围,村民希望做一些开发,“可能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这个是不被允许的。”程其锋认为政府也投入了资金对村中的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精细修缮,但村民们也希望能借助乡村振兴这股东风激活古村文化旅游产业。


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万人

乡村旅游激活并带动整个片区发展

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英德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勇分享了九龙峰林小镇的案例。韩勇表示峰林小镇现在已经成为英德的网红打卡点,旅游接待量由2014年的15万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40万人次再上升到2016年的80万人次,并通过旅游扶贫的“一带一路”激活并带动整个九龙镇发展:2017年九龙镇接待游客量150万人次,2018年游客接待量200万人次,2019年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让九龙镇人民直接受益。

800x426_613722d68b2d4.png

644x432_613722d654b2e.png

九龙峰林小镇3.jpeg

韩勇表示,2014年之前,英德九龙镇的常住人口只有3万人,现在增加了2万,离乡变返乡,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或创业。峰林小镇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万人,间接带动就业岗位万人以上,带动多个行业同步呈高速发展。2017年后,因洞天仙境和九龙峰林小镇的高速发展,旅游人次的暴增,九龙的民宿由原来3家已发展到230家,酒店最开始2家发展到27家,建筑建材、文化教育、娱乐餐饮、种植养殖、快递物流、能源交通、住宿购物等业态也被带动起来,众多行业的兴起已让九龙人民享受到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


单纯靠砸钱是没有用

要专业团队来开发和运营

古村落如何开发?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天人山水景区创办人莫道明提到了从化的钱岗古村,“广东有很多这样的古村落、古建筑,既是宝贝,又是烫手的山药。政府砸了很多钱,但单纯靠砸钱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专业的团队来开发和运营。”莫道明建议在活化这些乡村古建筑的时候,可以考虑把城市里的精致生活方式融入进去,“乡村振兴要解决人性冲突,尊重自然不是纯自然,可以试着把城乡二元融合带入到乡村振兴中,让都市人的焦虑在乡村旅游中得到缓解。”

莫教授.png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天人山水景区创办人莫道明。

微信图片_20210907145449.jpg

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副会长胡卫华

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副会长胡卫华也认为,建设美丽乡村要引入有素质的专业团队,来从文旅的角度进行开发,而不是纯地产项目。胡卫华表示,现在自己的团队做的已经是5.0版本的产品:整村统筹,联合政府、企业、村民、村集体的力量,一起来做景观改造、片区打造,“我们在花都红山村打造了几间样板民宿,然后邀约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去开发,打造文旅全产业链,这样越玩越有意思。”

乡村旅游需要打通

“最后一公里”的运营痛点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志红认为,未来的乡村一定是精致的,有创意的乡村,需要大量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才。“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改建”,英德野渡谷民宿的运营总监苏姗也觉得,人才是困扰民宿主们最大的难题,“在当地很难聘请到合适的管家和服务员,高校里面酒店或民宿专业的学生们也不太愿意到乡下来,每年都要花很大力气去培训当地的村民。”

微信图片_20210907145319.jpg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志红

民宿.jpeg

英德野渡谷民宿的运营总监苏姗。

胡卫华认为,在开始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前,要提前规划统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应避免单打独斗,尽量按照“串点连线、连线成片、一村一品、和而不同”的思路来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此外,乡村旅游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运营痛点,以运营商为落地依托,着眼于盘活乡村文旅资源,开展村落景区联姻式、品牌化、轻资产运营,以“运营”引导规划和建设,鼓励规划设计运营一体化,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单一产业思维向产业生态圈思维转变,“应该始终牢记产业基础是第一位。”利用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可以增加游客线下采摘体验、电商销售等环节,创意地把产业推广出去。乡村旅游不应该只是带动本地经济的增长,本质还是得回归到如何让村民住得舒服。保障原住民的合理利益,为百姓就地转型、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出品: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见习记者 冯家钜

活动执行:赵巧芳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郭毓玲,陈养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