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工业化突飞猛进!华侨写信劝子学技艺,报效家乡和祖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1-09-09 15:33
640x253_63aa7e7a4e732ced.jpg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1958年4月28日,身在美国的台山华侨李礽畅给在家乡的儿子和儿媳写信,劝说儿子留在祖国。李礽畅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今祖国工业及工厂日渐兴旺”,“为青年男子一实要求学改造技艺为本身之计“,将来能够为家乡和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近日,江门台山民间收藏家关翌春整理侨批时,发现了这组珍贵的侨批,尺寸侨批可见华侨浓浓爱国爱乡之情。

华侨写信劝儿留祖国学技艺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参与研究了这组侨批,他介绍说,1958年4月28日,李礽畅给家里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写给儿媳妇月兰和小孙曙升,另一封是写给儿子仕荣。信里提到“仕荣来信云及在家耕田,生活种种艰难维持生计等语”,于是仕荣“想取道往香港寻工栖身,抑或别样技艺”。

刘进说:“从信里的内容得知,儿子仕荣此前来信告知家里生活困难,意欲前往香港谋生。这两封信是李礽畅对这个想法的回复。”

微信图片_20210909090954.jpg

对于仕荣的想法,李礽畅一方面并没有完全否定儿子想法,于是“修函香港礽均伯处商量如何办法”。另一方面,李礽畅认为香港“惟是一洗难安居,香港地方人事生疏”,引导仕荣学好专业技能,留在家乡贡献社会。

祖国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统计局2009年发布的《新中国60年报告:从一穷二白到现代工业体系的跨越》显示,1949年至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年均增长34.8%。在整个“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建设了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

微信图片_20210909091004.jpg

关翌春认为,这些情况,身在国外的李礽畅也有所了解。因此无论是在给儿媳的信里还是在给儿子的信里,李礽畅都对祖国发展充满信心。在给儿媳的信里,他写道:“如今祖国工业及工厂日渐兴旺,况且现新世界,人事整造机艺厂无限多量。新青年时代改造日日新,科学唱(昌)明。”在给儿子的信里,他表示:“我眼光所观,现时新文化时代,改造科学工艺业,建造工厂无限多量。”

劝儿学技艺报效家乡和祖国

刘进表示,“从信的内容和语气来判断,当年,李礽畅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欣慰。”新中国成立之初,广东工业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但是,后来随着国家工业发展布局调整,广东工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为当地群众就业、谋生带来机遇。

因为看到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远大前景,李礽畅在信中勉励儿子,看事情要有长远眼光,学好本领,有一技傍身。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总至日求百之计,不可过于忧虑……”“为青年男子一实要求学改造技艺为本身之计”,在给媳妇的信中,他也说:“为青年男子的,实要学样艺业为本身之职。”

刘进指出,李礽畅劝导儿子留在家乡学好技能,是基于他自己对祖国发展的长年观察的。李礽畅看到,新中国的发展的确取得了很多实在的进步,所以他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好,人民群众获得的幸福感也是实实在在的。

南都记者 曾育军 通讯员 江轩

编辑:曾育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