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自推行城中村“栋长制+公交巴士”垃圾分类模式以来,得到了辖区内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响应,取得了明显成效,改善了辖内城中村环境卫生面貌,但推行模式过程实属不易。
针对问题实地调查 找出前因后果
近日,据松南村的一位居民反映,在松南村垃圾分类投放点,仍存在将垃圾直接扔在地上的现象,居民对该行为进行劝导,遭到对方冷眼相待。
收到反映后,松洲街立即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场了解情况。通过现场勘察、走访商户和附近居民的方式,工作人员发现造成了垃圾落地的问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个别商户意识不到位,随意将店内产生的垃圾拿到投放点扔地上;二是未按照规定的投放时间进行投放。据了解,松南村目前推行白云区“栋长制+公交巴士”模式,按标准对村内的巷道进行了撤桶,村内现有的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按要求在早晚两个投放时段开放,沿街商户采用餐厨公交收运的方式,定时有专人专车上门收运厨余垃圾。
铁腕执法果断“亮剑” 苦口劝导扩大推广
松洲街果断“亮剑”,出动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分类指导员共5人,根据松南村的居民提供的照片证据,找到涉事商户并上门督导垃圾分类工作。松洲街综合行政执法队按《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现场对商户责任人进行法律宣读,提醒对方要遵守法律法规,定时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至垃圾分类投放点,同时开具《限期整改通知书》。
街分类指导员现场全面检查涉事商户内垃圾分类硬件配置、分类投放以及排放台账记录情况,发现存在分类不准确的问题,对此分类指导员耐心指导责任人:“这个蓝色桶是可回收物收集容器,里面的果皮应该投放到旁边绿色那个厨余垃圾桶内。”同时,分类指导员告诉商户责任人并强调:“目前你们店签订了《餐厨垃圾收运协议》,请按要求定时交付分类好的厨余垃圾给上门收运的环卫保洁人员,并在排放台账上记录好垃圾量。”
随后,松洲街执法队和分类指导员对涉事商户周边的场所逐个检查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共检查各类型场所31家,营造垃圾分类势态的同时也及时发现问题和指导整改。
松洲街道垃圾分类专职主任赵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垃圾分类宣传,联同社区居委、志愿者每月不少于2次积极开展入户宣传,定期抽查沿街场所,并对涉事的商户进行‘回头看’整治提升行动,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持续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依法查处,还居民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讯员:谢伟乐)
编辑:杨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