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摄影家严明同艺术家叶锦添、画家徐累、编剧史航齐聚北京昆仑书集,围绕严明新书《昨天堂》,一起畅谈摄影艺术、传统人文精神、东方美学等诸多读者关注话题。
新书发布会现场
用摄影体验生命
2011年,严明以内心深处的真诚与结实的个性化表达,在一众摄影师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侯登科奖”这一中国摄影界的重量级奖项。十年后,严明怀抱理想主义的赤诚,仍然坚定地行走在摄影的道路上。他说:“像祖先把他们的心事刻在竹板上,我决定用摄影体验接下来的生命。”
沉淀六年,严明终于于今年9月推出了他的最新摄影作品集《昨天堂》。这本新书收录了严明亲自遴选、从未正式结集发表的108幅摄影作品,呈现了他近年来新的视觉探索和新风格的演进走向,堪称严明走南闯北多年用摄影诠释人生的典藏。
著名导演贾樟柯评价道:“看严明的照片最主要的是他的诗意,他的每张照片都传递着这样的诗意。事实上不是他捕捉到这些诗意,是他创造了这些诗意。事实上没有严明的情怀、学养,美术训练、视觉训练,以及活生生的情感运动,任何景物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你都是熟视无睹的。所以它不是记录,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创造。”
在传统文化中“寻根”
严明拍摄的作品总是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端庄的方形构图,隽永的黑白光影,悲悯的精神内核,透露出含蓄的东方气韵。他希望对传统中国精神文化在民间的消逝与留存做一种个人的观察,这种观察也是他以人文视角对现时中国的一种呈现。
在活动现场,徐累称赞严明是中国最好的摄影师,他说:“严明的摄影不像很多西方摄影师拍群像或抓大场面,但他拍摄的个体都非常有力量,一旦把它们放到空旷的地方,就会特别有孤独感,他的照片其实很契合新影集书名‘昨天堂’的意境”。
作为一位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中间人,徐累的很多创作既有当代的观念,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在传统文化中“寻根”。在他看来,严明身上有一种中国人山河故人的情怀,“从李白到刘禹锡,这种循环一直延续到后来,在他身上这个循环没有断”,这一点非常值得褒奖。他认为严明的所有作品里都有诗,每个诗都有他的想象、他的情感。
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境界
叶锦添、严明、徐累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有造诣的艺术家,在谈及艺术创作时,叶锦添说:“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境界,严明吸引我的是,他能很准确地看到自己的维度,他能把好几种元素出色地传达出来,让我们知道他想表达的故事。”
史航则说在他看来,艺术家就是要跟一个没看见过云彩的人形容云彩的形状,史航希望读者在阅读《昨天堂》时,能够涌起一种乡遇故知的感情,理解摄影那种“伤逝”的东西,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摄影家严明
而严明则在书中提到,常常一个画面,一段音乐,一下子把他的心薅去了远方。经年累月,遍历万乡之后,扪心自问,喜爱之心仍不可断绝。
他写道:“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置换。那么,我只是用最好的光景,置换了这些东西。命运馈赠给我那么多好时光,我把它们聚拢起来,重新当作礼物,亲手交还给时间。它们是人间前尘埃,我的昨天堂。”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