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融媒
建设中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建设中的光明科学城云谷片区。
光明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资料图片)
深圳西北部,光明科学城塔吊林立,各大科研载体纷至沓来,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变。看得见的变化背后,还有一种无形的支撑力量在布局、集结,这就是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建设。近日,《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重磅出台,提出以数字驱动源头创新为核心,营造“光明数字源力场”,在光明科学城打造基础科学承载场、创新成果孵化场、产业发展竞技场、人才聚集引力场、智慧治理试验场、数字生活欢乐场“六场融合”的新格局。
光明区规划了“三步走”实施路径:在2023年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城+人”融合发展典范;到2025年将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世界智慧科学城新高地;到2035年,将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智慧科学城。
光明区还进一步编制了《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将通过建设国际化全光城市、打造开放共享赋能平台、推出一批科学城特色智慧应用三大行动,到2023年初步打造出“光明数字源力场”,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资金保障等确保顺利推进。
新基建驱动
赋能城市基层治理
《专项规划》重点从新基建的空间规划要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社会精准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发力,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基础科学承载场、智慧治理实验场。
据了解,新型基础设施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演进的过程,应与科学城空间规划相结合,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提出相关空间要求,为智慧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场地和通道,促进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助力宜居宜业环境构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将构建起一流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满足未来10年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国际一流信息枢纽中心;建立光明区城域光纤骨干网;构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构建万物互联环境;打造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建立统一管理、统一开放、资源共享、集约赋能的智慧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存、管、用”一体化;建立国家区块链“光明节点”,有力支撑科学城区块链应用;构建城市物联数据总线,提升城市综合感知水平和服务能力等。
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将精准对接源头创新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支撑需求,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提供高效、完备的数字服务能力。
此外,为构建起社会精准治理体系,光明科学城将加强感知体系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大脑”基础承载平台建设,有效提升智慧决策和管理水平。
新服务应用
保障科研创新生态
随着光明科学城建设,光明区逐步把创新战略的重心从应用创新转移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上来,迈入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阶段,一条“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初显。
《专项规划》提出,要通过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和打造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三方面进行服务源头创新,从而保障科研创新生态,打造创新成果孵化场、产业发展竞技场。
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将围绕科学城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加快工业数字化建设与开展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新技术试点示范,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提质进档,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还将对“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进行规划,如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价值提升,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为政务管理和服务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深化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技术和运营优势,开展城市运行、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等跨部门、大场景的数据运营和服务;构建数据需求统一感知平台,满足科学城不同发展阶段基于数据的应用开发和增值服务需求;推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双向有序流动。
此外,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还将通过建立科学城统一服务门户、开展“一站创新创业”试点的方式,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高效、便捷的科学城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新产城融合
营造人才社区家园
科学家将在智慧城市中如何工作生活?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场景:科学家可以运用智慧岛的科研智能审批流程,可以实现科研项目流程零人工审批,加速科研项目落地;在这里,科学家们还可以利用智能社交平台,以及智慧岛内智慧无人交通系统,与朋友家人一起享受闲暇时光,碰撞科研灵感。
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将围绕科研、生产、生活、学习等需求,从推进未来城市建设与畅享数字生活两方面的规划,打造人才聚集引力场、数字生活欢乐场,精准提供智慧服务,营造宜研、宜居、宜产的良好环境。
未来城市建设主要包括推进“智慧岛”建设与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两方面内容,即打造以科技产业特色和未来城市发展为主题并与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的“智慧岛”;推进社区信息亭、智能便利站等建设以及社区安防系统建设、数字孪生社区建设、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进社区AI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智慧化。
在畅享数字生活方面,涉及提升智慧民生服务水平、加强绿色宜居生态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擦亮“光速办”服务品牌,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打造设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三位一体”智慧文体模式;推动绿色交通建设,推进公交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运营的智能化水平等。
六场融合
基础科学承载场、创新成果孵化场、产业发展竞技场、人才聚集引力场、智慧治理试验场、数字生活欢乐场
三大行动
构建国际化全光城市底座、建设开放共享的赋能平台、打造一批科学城特色智慧应用
“三步走”实施路径
●在2023年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城+人”融合发展典范
●到2025年将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世界智慧科学城新高地
●到2035年将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智慧科学城
【微观察】
坚持全球视野 促进跨界共融
光明科学城作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源头创新的核心引擎,旨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在此背景下,前瞻布局光明科学城数字创新,支撑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到,《专项规划》科学规划实施路径,分步骤务实推进建设,近期目标(2023年)、中期目标(2025年)及远期目标(2035年),充分考虑到长期规划与中期规划、近期实施方案的衔接,落地性强。
与其他智慧城市项目相比,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项目也具有自身特色。如独创性地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融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新型基础设施承载空间的前瞻性布局,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引,又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预留足够的物理空间与数据驱动的承载空间。
此外,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项目也在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时,坚持全球视野,促进跨界共融,通过构建国际化全光城市底座,建设光明科学城专用数据国际通道,打造与前沿科研、高端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科学城“智慧岛”先导区建设、对科学数据实现标准规范及资源共享等,这些将有利于充分激发科学家科研创造潜能,保障数据共享开放跨界融合。
未来已来,光明可期。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发展定位,光明区正以科学引领发展,以数据驱动价值,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据共享开放跨界融合、科技产业发展生态集聚、源头创新服务支撑有力,打造“科学+城+人”融合发展典范,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创新发展标杆城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光明力量。
【名词释义】
“光明数字源力场”
以数字驱动源头创新为核心,激发才聚科学城,数集智慧岛的“场源效应”,营造“光明数字源力场”,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基础科学承载场、创新成果孵化场、产业发展竞技场、人才聚集引力场、智慧治理试验场、数字生活欢乐场“六场融合”的新格局。
“智慧岛”
在光明中心区、云谷片区规划3-5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以科技产业特色和未来城市发展为主题并与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的“智慧岛”,通过“智慧岛”应用示范创新,带动相关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人才聚集和产业聚集效应;通过打造一批高端技术和先进应用,实现人工智能生态带动和产业升级,最终将打造基础建设高度信息化、居民生活高度智能化、产业人才高度集中化的智慧岛场景。
国际化全光城市
在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等重点区域实现万兆光纤全覆盖,等创新载体互联互通。建设光明科学城专用数据国际通道,推动开展数据跨境安全传输管理试点,打造与前沿科研、高端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国际化网络环境。加快5G与政务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结合科学城空间布局,开展多功能杆建设规划,推动科学城运行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城市综合感知能力。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