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身热情,持续提升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公众的运动热情如何?哪些运动更受欢迎?为了解公众的运动健身状况与需求,南都民调中心于2021年8月23日至9月8日发起问卷调查,并于近日发布《全民健身状况调查报告(2021)》。
报告显示,八成受访者有运动健身的习惯,其中超四成受访者每周锻炼3-4次,50后、60后等长者群体坚持每天锻炼的比例更高;增强体质是受访者坚持锻炼的首要原因;运动对于受访男性来说,大部分是个人兴趣驱动,而受访女性则更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塑形减重的效果;众多运动项目中,跑步、徒步、骑行、登山和游泳最受欢迎,还有近五成受访者喜欢球类运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均是热门;受访男性喜欢球类运动,而受访女性更爱舞蹈、瑜伽等运动;超四成受访者喜欢到体育公园锻炼,受访者月收入越高,在健身中心锻炼的比例越高;场地便利度影响全民健身参与度,但工作学习忙是最大阻力;受访者最希望场馆设施免费或低价对外开放;运动消费方面,九成受访者愿意在运动上花钱,其中过半受访者每月花费1000元内,四成以上受访男性更舍得在健身食品上花钱,超六成受访女性更喜欢买运动鞋服类。
超四成受访者每周锻炼3-4次,50后60后等长者群体每天锻炼的比例更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3.96%的受访者有运动健身的习惯。其中,五成半受访者坚持锻炼的时间较短,在1年以内;两成受访者在1-3年,还有近一成半受访者坚持了5年以上或有长期运动的习惯。
问及平时锻炼的频率时,超四成半受访者表示每周锻炼3-4次,近两成半受访者会每天坚持锻炼。深入分析发现,超四成80后、90后受访者每周锻炼3-4次,近四成50后、60后等长者群体坚持每天锻炼。
受访者梅姨是一名50后,她每天都会坚持锻炼,包括骑行、打八段锦。“我每天会先从家骑自行车到东湖山公园,然后在公园里打八段锦,拍打全身经脉。自行车也是我锻炼时的辅助工具,我会把腿放在上面,进行腿拉伸。”梅姨说,自己每天坚持锻炼有二十多年了,来回骑行20分钟,打半小时八段锦,每次运动约在一小时内。
大家每次锻炼多长时间?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受访者每次锻炼的时间在一小时内,近三成受访者锻炼两小时内。交互分析发现,有固定锻炼频率的受访者单次锻炼时间更长,以一小时以内为主;而没有固定锻炼习惯的受访者,每次锻炼时间多在半小时内。
运动时长应与从事的运动项目相结合。广州市体育局发布的《科学健身指南》提到,运动健身每周运动3-5次为宜,比如每天进行30-60分钟有氧运动,或是20-25分钟大强度运动。进行持续性有氧运动时,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上;进行力量和速度运动时,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对于网球、羽毛球等有一定间歇时间的运动,可在上述时间的基础上再延长些。
50后60后受访者喜欢徒步,90后00后受访者更喜欢跑步
大家最常做的运动有哪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跑步(57.19%)、徒步(34.95%)、骑行(34.58%)、登山(24.55%)和游泳(21.52%)是受访者最常做的运动项目,还有49.21%参加球类运动,其中篮球(16.08%),羽毛球(14.87%)、乒乓球(10.04%)较受欢迎。
从不同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热爱球类运动,占63.29%,其中24.41%喜欢打篮球;女性受访者则更喜欢舞蹈、瑜伽类运动,占42.04%。从不同年龄段来看,50后、60后等长者群体喜欢徒步,占50%以上,90后、00后年轻群体更爱跑步,占70%以上。
大家倾向于哪种方式进行锻炼?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半受访者喜欢结伴同行,近三成受访者选择独自一人,还有近一成受访者更倾向于有教练专业指导。从不同运动来看,四成半受访者表示俯卧撑、深蹲等徒手锻炼是独自一人进行;瑜伽、器械训练等运动则更多在教练专业指导下进行,占比超三成。
问及锻炼场地时,体育公园(45.59%)、健身中心(44.14%)、社区广场(40.02%)是受访者经常运动的地方。家住广州的80后林女士有跑步的习惯,过去她喜欢去海珠湖跑步,现在她大多数时间会去体育公园跑步,她认为体育公园的场地设施更完善,比如有塑胶跑道、休息区、饮水设备等。
从不同月收入来看,收入越高的受访者越愿意花钱到健身中心锻炼,月收入10001-15000元的受访者去健身中心的比例为54.93%,月收入15001-20000元的受访者高达61.54%。对于月收入相对较低的受访者,在社区广场、体育公园或家中锻炼的比例更高。
9月7日上午,研究员来到二沙岛体育公园,发现每隔500米左右就有一个驿站可供市民休息。部分驿站设施相当完善,其中一个驿站室内设有休息桌椅、饮水机、饮料售卖机,甚至还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血压测量仪等简易医疗设备,且夏天会开放空调。值班人员说,驿站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23:00。
市民在广州二沙岛体育公园驿站休息。
四成以上男性舍得买健身食品,超六成女性更爱买运动鞋服
大家在运动健身方面花费如何?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九成受访者愿意在运动上花钱,其中过半受访者每月花费1000元内,两成半受访者每月花费1001-3000元,近一成半受访者舍得每月花费3000元以上。花费最多的方面是运动鞋服,占比近六成,紧随其后的是运动器材、运动场所会费、运动健身类食品,占比均超过四成。
从不同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舍得在运动上花钱,44.49%的人每月消费1000元以上,该群体更多地购买运动健身类食品,占44.88%;而女性受访者则更愿意在运动鞋服类花钱,占64.78%。
从不同月收入来看,月收入越高的受访者,每月在运动健身上的花费越高。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受访者中,53.52%的人花费500元以下;月收入15001-20000元的受访者中,53.85%的人花费1001-3000元以上。
据知名运动品牌迪XX媒体事务总监朱轶玲向南都研究员透露,销量最好的主要有跑步、徒步、室内健身、骑行、羽毛球等运动类别。对于本次调查中较受欢迎的跑步、骑行等运动,她表示,“跑步类最好卖的是适合跑5-10公里的慢跑鞋,骑行运动最畅销的是休闲类山地自行车。”从该品牌的数据可以看出,销量好的运动类别与本次调查中受欢迎的运动项目趋同。
有趣的是,广州地区销量增长趋势最明显的品类却是冰雪运动。该类运动的销量在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04%。朱轶玲提到,“据我们品牌数据显示,2020年滑雪服装及保暖产品销售中,深圳、广州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五位;在滑雪保暖内衣方面,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广东省城市占了四席,包括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可见广东消费者对冰雪类运动产品有明显的购买偏好。
受访男性运动多数是个人兴趣驱动,受访女性更想达到塑形减重效果
无论是花钱健身,还是经济实惠地运动,受访者坚持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增强个人体质,占比六成半;其次是释放压力,占比五成以上。从不同性别来看,运动对于男性受访者来说,大部分是个人兴趣驱动;而女性受访者则更多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塑形减重的效果。
广州某健身中心郭经理表示,近两年大家的运动意识有所增强,有不少“健身小白”来制定“Keep Fit”计划,目的不外乎三方面:减脂、增肌、塑形。但稍有不同的是,男性增肌的情况更多,女性则希望减脂塑形。“大部分来健身房的男性,首要是减重,再增加肌肉质感和线条;女性想通过健身来达到更好的体态,例如减掉‘拜拜肉’‘肚腩肉’。”健身教练朱乾辉提到,在他带过的学员当中,六成是女性,多数在25-40岁。据他观察,他带过减重的学员当中,“男性比较容易放弃,女性更能坚持。”
健身室跑步
而阻碍自身运动锻炼的原因有哪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半受访者表示自己学习或工作忙,没时间运动,尤其是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表示没时间运动的比例达六成以上。
有受访者反映,每当想去运动的时候,居住和工作的环境都不太适合,人多嘈杂;要是去健身室或公园,还要专门乘坐公共交通。90后方女士分享,“本来工作就占据了生活大部分时间,下班或周末去运动又很费劲,想想还是待在家里吧,但在家运动效果却一般。”
调查还发现,过半数受访者认为场地或设施限制也是阻碍自身运动的重要原因。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全民健身参与度?过半受访者反映健身场馆位置的便利度是首要影响因素。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年轻群体更看重健身场馆位置便利度,90后、00后均超过六成;70后、80后更重视场地设施运维水平;而50后、60后等更看重专业指导。
近七成受访者希望场馆设施免费或低价开放
大家希望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希望场馆设施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其次希望场馆设施可就近获取使用、场馆设施安全有保障,两项建议并列第二。
有不少受访者在填答问卷时提到,“希望场地价格亲民点”“免费或低价开放给市民使用,且开放时间要长,有专人管理维护”;还有受访者反映运动场馆设施分布不均,较难就近使用,比如提到“羽毛球太难订场了”“希望增设各类运动场馆,如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等。”50后王伯居住在广州二沙岛附近。他表示,“这里环境很好,有慢跑道,也有各种运动场所,但一到周末车流量就非常大,很多人自驾来这边锻炼,尤其是海心桥开放后,锻炼的人和游客都堆在一起,加上周边停车位较少,环境难免受到影响,运动也不方便。”
纵观本次调查结果可见,跑步、徒步、骑行等大众化运动项目备受青睐,有一定的公众参与基础;愿意在运动上花钱的人也不少,但工作或学习忙碌是阻碍个人运动的重要因素。研究员在采访健身教练时还发现,部分学员希望健身能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就容易放弃,尤其是减重减脂者。健身教练建议,运动需循序渐进,个人要保持长期运动的习惯。
知多D:健身场馆指引&科学健身小妙招
如何快速寻找就近的运动健身场馆?广州市体育局在2013年建设上线了“群体通”全民健身服务平台,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场地预订、活动报名、体育培训、计步健走等服务,范围覆盖广州、佛山、肇庆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涵盖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等大众化运动项目,还会不定期对外发放惠民运动优惠券,市民可下载“群体通”APP或搜索“群体通”微信小程序,即可随时随地订场。
群体通微信小程序页面
实地走访发现,二沙岛体育公园设有足球场(七人制)、篮球场、乒乓球场。据球场开放信息表显示,足球场在周一至周日早上8:00-10:00免费开放,12:00-14:00有八折惠民优惠,其余时间段的收费标准在200元-400元/小时不等;乒乓球场则可在周一至周日8:00-22:00免费使用。
如何科学健身?朱乾辉教练向大家分享了四式“Keep Fit”妙招,在家或办公室都可以做。四组动作需按顺序完成,过程中不要憋气,保持呼吸平稳,可改善驼背含胸、颈椎腰椎等问题。
第一招:胸大肌拉伸。拉伸右侧胸大肌时,迈出右腿,成屈膝状态。手臂与肩部平行,紧贴墙壁,身体向前倾,感受胸大肌与肩部的拉伸感。每侧做4组,每组保持10-15秒。
胸大肌拉伸动作
第二招:胸小肌拉伸。该动作需在完成胸大肌拉伸后进行。与胸大肌拉伸动作相近,不同的是,手臂需稍往上抬,再进行拉伸。每侧做4组,每组保持10-15秒。
胸小肌拉伸动作
第三招:靠墙臂屈伸组合。第一个动作背部紧贴墙壁,成半蹲状态,双臂贴墙滑行上举至肩部正上方,然后慢慢下滑还原,保持双臂运动的角度、速度、高度一致,重复做4组,每组20下。第二个动作背部靠墙、半蹲状态保持不变,双臂上方贴墙,前后转动手肘,重复做4组,每组20下。
靠墙臂屈伸动作
第四招:弓箭步转体。首先左腿向前跨,前后双腿保持弯曲,尽量靠近90度,其次双臂前平举,左臂缓慢水平向左后转动至最大幅度,头部随左臂转动,保持1-2秒,然后左臂复原至前平举位置,左右各做4组,每组15-20秒。
弓箭步转体动作
科学健身还需注意合理补充水分。《指南》建议,运动前补充300-500毫升水;运动过程中,每15-20分钟饮用150-200毫升水;运动结束后,可根据自身运动消耗情况合理补充水分。总的来说,全民健身应做到:有氧锻炼天天有,力量练习隔天有,柔韧练习常相伴。
调查概述
南都民调中心于2021年8月23日至9月8日展开本项调查,通过网络问卷、线下拦截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85份,其中男性受访者占53.40%,女性受访者占46.60%。从年龄段来看,以80后、90后为主,分别占26.70%、33.60%。从月收入来看,5001-8000元的比例最多,为29.95%。从身份来看,企业员工占比最大,为31.07%,其次是自由职业者,占21.52%。
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
社会群体与公众心理研究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主持:文轶然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麦洁莹 文轶然 李伟锋 谢小清 实习生 李明晖 吴泓昊 黄梓怡 连安琪 谢乐斌
摄影:麦洁莹
支持平台: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咩事微信公众号
编辑:文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