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东莞沙田镇的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的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了地锚到自锚体系的转换,完成后确保项目安全平稳成桥。这也标志着大桥建设进入了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经过紧张施工,港湾大桥近日顺利完成10000t桥梁主缆缆力的传递,将主缆水平力传递至钢箱梁上,实现了地锚到自锚体系的转换。据了解,传统自锚式悬索桥施工,一般先搭设临时支架,安装主梁,再架设主缆,最后形成自锚体系。但是,港湾大桥跨越东江南支流,航道繁忙,搭设临时支架无法满足海事通航宽度要求,危险性极高。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项目创新工艺,采用“先缆后梁”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
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项目的蒋明鹏介绍说,自锚体系的转换是整个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建设工程的关键以及难点。由于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工艺鲜有经验可循,体系转换复杂且难度大。建设方提前半个月对天气情况统计分析,经过一系列精准的计算以及周密的部署,温度伸缩缝焊接、临时固结解除、临时拉索放张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体系转换成功完成。
据介绍,体系转换的完成标志大桥正式进入收尾阶段,即将进入后续的防撞护栏施工,工程项目预计在年前基本完工。完工后,在银通路、港口大道就可以直接上桥,很快就可以到达对面立沙岛疏港大道。
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工程是东莞市自建桥梁史中最大的工程,是国内最大跨径“先缆后梁”自锚式悬索桥,世界首次采用“永临结合地锚转自锚”新工艺、新技术施工,钢箱梁首次采用正提升及正提升倒提升相结合新工艺安装,施工过程攻克了多个技术难点,申报了16项国家专利。
据了解,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总长2.922公里,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双向6车道,该桥为主跨320米自锚式悬索桥,跨度居国内前列。
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始动工,投资概算9.47亿元。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打破沙田交通路面分散的局面,加强沙田港区内部联系,有利于沙田镇区一体化建设,大大提升泥洲岛的区位优势,推动沙田大交通路网建设步伐。
来源:东莞沙田
编辑:莫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