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横琴发展前景:用好用足中央政策,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1-09-21 10:41
WechatIMG316.jpeg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方案》立足两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使横琴成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方案》的实施,也是继2009年横琴新区挂牌成立后又一重大里程碑。

本次深合区方案有哪些亮点?横琴的发展又有哪些前景?对此,南都记者采访了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殷旭东。

南都:伴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实施,您怎么看待横琴的未来发展前景?

殷旭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公布实施,显示了党中央对国家改革开放大业坚定不移地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决心,同时也显示出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满了期待。

从我个人来说,虽然此前我对中央针对横琴政策的开放力度有过一些猜想和预测,但此次公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中央显然希望通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达到三个重要目标:第一,全力支持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维护澳门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稳定;第二,以横琴为平台,推进“一国两制”的新实践和新发展,逐渐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两制”之利的制度创新示范区。第三,以横琴的发展为先导,促进和带动澳门—珠海极点的聚集引领功能,辐射带动整个珠江西岸地区加快发展。

横琴地处粤澳交融的风水宝地,更有中央顶级开放政策的加持。中央的定位用了四个新:“新平台”、“新空间”、“新示范”和“新高地”,可以想象,横琴的未来不可限量。

南都:当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处在起步阶段,辐射引领作用尚不显现。横琴未来将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什么作用?又将给珠海带来哪些机遇?

殷旭东:随着横琴建设的不断深入,因为能够利用“两制”之利,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将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和优势。横琴不仅能够通过体制创新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制度引领,也可以通过粤澳之间科技体制和科技资源的融合构建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体制,从而打造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里重要的一极,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前所未有的自由港便利促进产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形成,并终将成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制度创新高地和珠江西岸重要的发展引擎。

珠海作为内地面向横琴最重要的资源转运节点,在横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起到要素支持和政策连接的作用,更应利用自身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身份,充分调动和整合珠江口西岸的相关资源,积极配合支持横琴的产业多元发展和制度创新活动,成为横琴建设的坚强后盾和定海神针。

横琴的建设将主要给珠海带来三个方面的机遇。首先,充分利用横琴制度创新高地的优势,积极规划和整合周边资源,通过与横琴发展相对接和融合,扩张珠海的对外开放空间,提高珠海的体制机制效能,提升珠海的政治经济区域影响权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双区”时代的现代化、国际化新特区;第二,积极支持横琴产业适度多元发展,通过与横琴错位发展和对标发展,构建适应横琴产业聚集的产业链、服务链,做大做强珠海相关优势产业;第三,围绕横琴的“四新”定位,用好用足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支持,积极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海陆空大交通网络,构建珠海区域核心城市新格局。

南都:在抢抓、对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历史机遇方面,您认为珠海应当如何发力?在与横琴深合区进行规则衔接、发展联动、产业合作等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殷旭东: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国家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过审慎细致的研究而做出的历史性决策。珠海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支持节点城市,理应抢先布局,做好城市发展规划、政策研究落实、产业融合对接等方面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创造与横琴一体化发展的条件。

与横琴深合区的规则衔接,需要全面考虑珠海与澳门的相互优势,兼顾社会主义强大的资源统筹能力与澳门自由港的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利用好珠海的特区立法权,做到规则对接、资源互补、市场相融、人员流畅;产业合作方面主要就是围绕横琴将来主要的四大产业,珠海要做好配套支持。在产业园区的建设、市场开发、人才培养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积极与澳门方面沟通,既要尽珠海所能,又要合双方之利,通过集聚、错位、构链、融合等方式,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南都:按照总体方案,横琴要着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中医药产业、金融等四大产业,与珠海已现有产业规划有部分重叠,您认为双方应如何避免重复竞争,实现产业协作、资源互补?

殷旭东:产业的发展有其特定规律。根据总体方案,横琴着力发展的四大产业与珠海目前规划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有很大程度上产生了重叠。但产业的内容是可以通过不同的重点方向进行错位发展的。譬如横琴所要发展的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珠海可以在集成电路制造和产业服务等方面构建产业集群,与横琴的特色芯片设计等产业实现产业协作。

又如横琴的特色金融业,其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将来一定是面向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葡语国家的,单靠澳门的资源显然太过单薄,珠海应该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必要的时候还要联合周边资源参与横琴合作,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渠道开发,珠海的金融人才和相关资源要及早做好准备。

南都:在您看来,珠海在参与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过程当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应当怎么克服?

殷旭东:珠海在参与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点。其一是规则的理解和对接。澳门是典型的微型经济体,奉行的是自由港政策和规则,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行事方式都与珠海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规则对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珠海方面深入学习和了解自由港经济体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体系,还有更多的主动意识和配合意识。

其二是产业的联动和合作。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就谋求与澳门的产业联动发展,但双方巨大的产业差异使得珠澳之间的种种努力收效甚微。横琴深合区的建设给珠澳产业联动发展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机遇。珠海要把握中央政策释放的巨大红利,积极主动做好与横琴的产业配套和市场衔接工作,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动横琴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只要横琴的产业能够发展起来,珠澳产业联动和产业合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对珠澳两地较为薄弱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对珠海的资源发展水平和整合能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其三是文化的错位与交融。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之后40多年的开放交流,珠澳之间的文化隔阂仍然存在。珠海需要有更多的途径和更多的方式,与澳门之间建立更为全面的文化交融机制。这对于珠海自身的文化构建和文化输出能力是一大挑战。

WechatIMG2886的副本.jpeg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李涛

编辑:王靖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