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竖中秋系咩?中秋食D咩?点解要拜月光?近日,越秀区豪贤路小学校长、岭南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专家叶丽诗做客南都云课堂,与大家聊聊岭南中秋的那些事儿,学习岭南中秋的知识,领略岭南传统魅力。
老广过中秋 要吃“圆蹄”,还要“拜月光”
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是每一年中最大最圆的,所以中秋节有许多的别称:月夕、秋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每个地方过节都会有不同的习俗,在广东,欢度中秋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团圆饭,广东人不仅仅在春节会吃,中秋也会。叶丽诗介绍道,因为在这一天,月亮是一年中最圆的,无论身在何地,看圆月都会想起家人,很多人都会在中秋这一天赶回家,与家人吃个团团圆圆的晚饭。而在广东,中秋团圆饭的饭桌上,会有一道“圆蹄”,用发菜、冬菇之类的焖烧猪蹄,取“团圆”之意。
吃过团圆饭,老广迎来了重要的仪式——“拜月光”。“在广州古时候便有一个习俗叫做拜月神,这项习俗一直传承至今日。”叶丽诗说,老广会在室外放上桌子,摆上食品。全家向着月光祈求月神庇佑,未来的日子里面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竖中秋:手工灯笼挂得越高越多,说明这家人手巧
中秋节,对小朋友来说,最开心就是可以玩灯笼。叶丽诗介绍,在古时,比较常见的灯笼是用竹子编成骨架,在外面糊上一层纸,灯心放上一支蜡烛就完成了,这种传统的纸灯笼很轻便,“那时没有电灯,孩子们便提着它去走街串巷、嬉戏玩耍。”叶丽诗还介绍了一种特别的灯笼,以前有的家庭并不富裕,聪明的父母就想到好办法,将柚子皮留下,并刻上生动的图案,再在里面放一节蜡烛,就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柚子灯。
现在的灯笼种类越来越多,但你知道什么图案的灯笼最受欢迎?是玉兔造型的。叶丽诗解释道,因为传说中,嫦娥跟玉兔都居住在月宫里,因此,小玉兔作为中秋节的特定吉祥物,非常受孩子们喜欢。
竖中秋,为什么中秋要竖起来呢?叶丽诗讲解道,以前大家住的是平房,但在中秋,每个家庭都会把灯笼高高挂起,看哪一家的灯笼最多,也看哪一个家的灯笼制作的最漂亮。“竖起来的灯笼越高、越多,就说明这一家人心灵手巧,就会收获等多的赞赏。满城的灯火繁星点点,跟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
广东人“舌尖上的中秋”,每样食物都带有美好寓意
拜完月光以后,一家人就会围坐食品桌前面一起闲话家常,品尝美食畅叙天伦,直到深夜。“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叶丽诗给大家念了一段羊城竹枝词,词中就提到了许多广东人过中秋喜爱的食物:“饼饵”“香芋”“炒螺”。
“饼饵”其实就是月饼,月饼历史悠久,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已有“月饼”一词,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而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如今,月饼更是年年翻出新花样,各式口味层出不穷。
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中秋要吃芋头?叶丽诗解释,芋头讲究“母子相连”,老广会在盘的中央放芋母,周围摆芋仔,因为母芋头总和一窝小芋头同生在一处,因此在广府人眼中,芋头象征母子团圆。且粤语中“芋”与“护”同音。所以人们在中秋时用吃芋头有合家平安之意。
“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叶丽诗说,人们相信田螺可以明目,且中秋中时是一年田螺最肥美的时候,因此田螺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中秋美食。广东人“舌尖上的中秋”,当然不止月饼、芋头、田螺,还有柚子、菱角、石榴等等,而这些节日食品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菱角寓意着孩子会聪明伶俐;石榴有团圆吉祥之意;柚子,则因“柚”与“佑”的粤语同音,有保佑家人平安的美好心愿。
采写/整理: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倪新煜
编辑:叶斯茗,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云课堂: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网络中国节·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