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艾滋病(HIV)新发感染人数仍呈现持续增加趋势,暴露前预防(PrEP)是HIV的关键防控策略,而高风险人群却对其知晓程度不高,所以将相关科普教育落实到高危人群,成为降低HIV新发感染风险的重要一环。近日,我国首部面向社区组织的暴露前预防科普指南《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社区组织指导手册》正式发布,手册内容涉及例如暴露前预防的安全性和规范使用方法、如何有效宣传暴露前预防、使用者的顾虑和疑虑等高风险人群真正关注的话题。
HIV新发感染呈上升势头,暴露前预防提供有效防护
随着近年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出现,HIV已经从致命性流行病转变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感染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然而中国近年来HIV新发感染数量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预防HIV新发感染已成为防控HIV传播的关键。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明确2025年防治目标和创新策略,中国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十四五”规划强调疾病控制和综合治理双策并举,全面遏制性传播上升势头。
工作人员在HIV血清学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据介绍,暴露前预防作为关键防控策略之一,已被纳入我国HIV综合防控体系,但暴露前预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高风险人群对于这一新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状况仍不乐观。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医学中心主任王辉教授指出,“目前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对暴露前预防的知晓率还较低,规范应用者较少。事实上,暴露前预防用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性可达90%以上。它预防HIV感染的原理,是通过提前服用抗HIV感染药物来限制HIV进入之后在人体内的复制,从而达到预防HIV感染的效果。高危人群如果能正确使用暴露前预防,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进而实现最有效的保护,也能在公共卫生层面对 HIV 的传播的遏制起到积极影响。”
社区扮演宣教重要角色,四方合力助推规范防艾
社区组织在宣教工作和咨询服务下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社区组织指导手册》(简称“手册”)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业委员会与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推出、吉利德科学提供支持。手册详细解读了暴露前预防基础知识,并以理论分析、案例分享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阐释。国家卫健委艾滋病专家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指出:“当前,我国HIV防治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强调HIV的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暴露前预防成为防控HIV传播的重要策略。手册的发布将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志愿者作用以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科学管理,帮助我们加强重点人群的持续宣教,探索建立专委会主导管理、社区搭建平合、HIV感染者和高风险人群互助管理的社区HIV管理新模式,最大程度助力降低HIV流行水平,助力‘零艾滋’目标早日实现。”
学生在校园内阅读防艾资料。 新华社发
北京佑安爱心家园常务理事段君义先生表示,“随着HIV防控工作的深入展开,社区组织在为HIV感染者及高危人群提供HIV预防和治疗关怀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衔接疾控、政府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纽带。近年来,前来社区组织咨询及寻求专业帮助HIV感染者和高风险人群愈来愈多,面对个人的私密性行为,这就需要更大力度宣传HIV综合防治知识,推广药物预防阻断策略,促使每个人承担起自己的健康责任。此次手册的发布,为我们社区工作者提供了规范化的培训指导,帮助我们向感染者和高风险人群传递规范的HIV防治知识,协力优化防控策略的落地。”
医务人员(左)向市民介绍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积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是推动防艾工作的关键,暴露前预防策略的开展和落实,需要反复实践探索,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张福杰教授强调,防艾抗艾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加大防控工作力度,有效发挥社区组织等社会力量的防艾作用,让温暖与关爱成为社会底色,努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何昕雨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