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尚榕美术、东升实业集团联合主办、东升实业慈善基金会大力支持,尚天河文化季组委会为指导单位的展览“无极之外——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的教育与实践”于广州市天河区尚榕美术馆举行。该展览是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魏华教授与其研究生团队,围绕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单位广州从化顺兴石场生产高品质机制砂所产生的尾泥产品、设备更换零部件、场区自然景观等在地元素展开的一次产学研密切链接的公共艺术课题实践。展览展至11月10日。
闲话少提,先看展览现场视频,佳作频现呢
产学研结合,探讨何为真正的公共艺术
评论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在致辞中,从学术的高度提出对公共艺术“公共性”的思考。他认为,公共艺术的灵魂是“公共性”,它是一种思想方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立场。真正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艺术才能引导观众接受这个时代的精神成果,它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富有活力和想象力。“无极之外——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的教育与实践”作为公共艺术教育与实践成果的展示,最大的思想亮点就是产学研的结合,与有使命感的企业家一起探讨通过艺术让我们的时代更加开放自由而有活力,这样的展览有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评论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从学术的高度提出对公共艺术“公共性”的思考。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魏华在致辞中分享了自2016年致力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及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理念的思考,并高度肯定本次走进产业的实践对于教学的反哺意义。他认为建构宏观的公共艺术的观念非常重要,希望青年学子回到最初始的问题去思考,何谓公共?何谓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不单纯是解决空间环境问题,而更多的是从社区、园区、城市发展、乡村改造以及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提出艺术的解决方案。公共艺术的特征、表达方式、介入方式、意义价值及公共艺术的最新趋势等等都应该是课程中最需思考的问题。公共艺术课程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具体的问题、空间制定相对应的方案。以艺术介入矿山修复改造是我们公共艺术课程与尚榕美术馆一次跨思维的创想。本次课程把课堂移至从化的顺兴石场,从景观生态恢复、园区艺术创建、工业废弃物的再创造、到矿山废料的加工再造,特别是运用陶艺的方式使矿山废料再生,让矿山废料又回到泥土最初始的状态,通过艺术家的手艺使它们变成生活日常的用品,使之又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循环是矿山的“取”与“用”多了一条充满温情的循环路径。展览围绕一次小而具体的案例展开,企图引发相关行业的关注以及群体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魏华高度肯定本次走进产业的实践对于教学的反哺意义。
公共艺术如何触达观众?多位重量级嘉宾有话说
作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系列论坛的一部分,开幕现场以“创悠·琢器·空间”为题展开一场关于公共艺术的精彩座谈,为展览拉开帷幕,多位重量级嘉宾就话题展开了讨论。其中,评论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分享了自己对于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理解,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谈到自己对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思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术研究室主任、视觉艺术实验室主任、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王义明则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西藏进行的艺术实践。评论家、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认为艺术家如果没有对人和大地、人和自然的深沉思考和情怀,是不可能做好公众艺术的;资深媒体人、艺术推广者杨青则通过英国国宝级雕塑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关于公共艺术实践案例来阐述公共艺术如何触达观众这一命题。
“创悠·琢器·空间”座谈会现场。
专家评委和现场观众一起票选优秀作品,最高奖10000元
展览“无极之外——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的教育与实践”是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魏华教授与其研究生团队,自2020年10月起围绕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单位广州从化顺兴石场生产高品质机制砂所产生的尾泥产品、设备更换零部件、场区自然景观等在地元素展开的一次产学研密切链接的公共艺术课题实践,共有35名学生参与:常晓琼、陈圆、陈志荣、方枫钜、郭仕鹏、何昕为、胡馨、胡玉瑶、李蕙伦、李苒兮、李若明、李燕、李昭欣、梁碧琪、林世芳、林雪凤、刘宝怡、刘兵、刘玮、罗美云、罗莹、彭志豪、邱笑敏、王镓炜、王建、王妍、吴秖町、肖威、徐华章、岳立志、赵淋、张紫芸、钟培旗、周倩玉、周文尧、周颖琦,同学们从景观生态恢复、园区艺术创建、工业废弃物的再创造、到矿山废料的加工再利用等多方面共提交了27组创作方案及部分作品实践,成果丰硕。这些来自年轻艺术家的方案和实践充满朝气、创意,以及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思考。
魏华作品《公仔砖》,材质为陶瓷。
张紫芸作品《仰望》,材质为陶瓷。
刘兵作品《云之外》,材质为香樟木和金箔。
罗莹作品《山神兽》,材质为陶瓷等。
为了鼓励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展期内将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评委和现场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本次展览作品进行评选。东升实业慈善基金会为此次评选提供奖金支持,共评出17个奖项,其中一等奖奖金10000元,希望以此激励同学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相关奖项投票将于11月5日00:00截止,并于11月6日举行颁奖仪式。
南都、N视频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悦 钟永红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