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变私教、家政?教育部: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巡查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1-09-23 19:28

南都讯 记者程姝雯 发自北京 随着“双减”对校外培训的规范,一些培训机构和老师转入地下,打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旗号开展学科类培训。9月23日,教育部召开通气会对此现象明确表态:将坚决治理、加大查处力度。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巡查执法

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教育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络协调,统筹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对“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该负责人谈到,培训机构转入地下、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直接影响到“双减”政策的落实,也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我们的态度非常鲜明:必须坚决治理。”

据介绍,鉴于隐形变异行为非常隐蔽、查处难度较大。目前,教育部已建立三方面的治理机制。

一是建立辨别机制,着力解决“查处什么”的问题。根据目前规定,可以由地方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专业机构,对一些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

二是落实属地管理机制,着力解决“谁来查处”的问题。压实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学科类培训的隐形变异问题进行查处。对于证照不全的机构和个人,根据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对于一些跨区域的违规行为,由培训机构审批地、违规行为发生地相关部门共同查处。

三是强化监管执法,着力解决“怎么查处”的问题。各地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压实管理责任,充分利用网格化综治体系开展巡查执法,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互联网+监管”,探索信用惩戒等多种监管方式。


浙江金华:联合执法查处80多起典型案例

金华市是浙江省“双减”工作试点地,自“双减”开展以来,金华市已经对23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和停止办学。

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局长楼伟民在通气会上介绍,金华市研究出台了学校提质减负、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系列政策举措,启动实施了营利性登记为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

在校外培训治理方面,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育、民政、市场监管三部门联合制定“营转非”实施细则,为转登工作开设便捷通道;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实施分类管理。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与此同时,我们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健全红黄蓝三色清单,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 楼伟民说。

在日常运营监管方面,楼伟民介绍,职能部门联动检查,如近期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一民房内开展违规培训,根据举报内容,他们及时联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检查。联合执法机制使行政执法部门提前介入,避免出现因标准不同重新取证情况,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我们还组建了一支120人规模的行风监督员队伍,聘请责任督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社会人士参与,主动邀请当地主流媒体参加联合执法的全过程。”楼伟民说,“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联合执法查处了80多起典型案例。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粤家政”工程 做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家政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