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加缪四十年,郭宏安:加缪的风格是一种“高贵的风格”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9-24 19:14

“加缪是20世纪少有的自觉追求风格的作家,这种风格可以称为高贵的风格”。这是学者、翻译家郭宏安在《阳光与阴影的交织》一书中这样写道。

事实上,去世六十多年以后,阿尔贝·加缪,这位20世纪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以及记者,依然以他风格独特的书写,影响着一代代的读者:启发他们的心智,激励他们的创造。

9月22日,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和译林出社联合主办的“郭宏安译加缪文集”新书分享会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著名学者、翻译家郭宏安先生,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余中先先生,以及作家阿乙先生来到现场,与现场读者展开热烈交流,共同探讨这位伟大作家的作品与思想。

IMG_3792.JPG

新书分享会现场

“郭宏安译加缪文集”推出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主任高明(Mikaël Hautchamp)先生出席活动并致辞。高明参赞指出,译林出社长期以来有着出加缪作品的传统,使中国读者得以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位法国作家。在译林出社新“加缪文集”出之际举办这场活动,正是为了向这位作家、艺术家致敬。

译林出社经典文学出中心主任姚燚介绍了新“郭宏安译加缪文集”的情况。2011年,译林出社出了三卷本“加缪文集”《局外人 西绪福斯神话》《堕落 流放与王国》《反与正 婚礼集 夏天集》,由著名翻译家郭宏安先生精心翻译,一经出便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并荣获第四届傅雷翻译出奖。同年,译林出社还推出了郭宏安老师的评论作品《阳光与阴影的交织:郭宏安读加缪》。时隔十年之后,译林出社对这四部作品进行了全新修订改,并推出了郭宏安先生全新翻译的《加缪笔记:1935—1959》(精选集)。新“郭宏安译加缪文集”共五卷,并随书附赠书签、明信片、海报等精美周边,成为献给广大加缪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一席盛宴。

IMG_3794.JPG

郭宏安:翻译加缪作品,“雅”必不可少

郭宏安先生介绍了自己阅读、研究和翻译作品的历程。在学习法语之后,他以普通读者身份接触加缪,并很快接受了加缪的思想内涵。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开始持续关注加缪,并在研究之余,把加缪作品逐步向中国读者介绍。由于当时已经有了《鼠疫》译本,他便没有翻译这部作品,其他的重要著作基本上都翻译了。

在《阳光与阴影的交织》一书中,郭宏安先生系统介绍了对加缪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翻译思想。他认为加缪是20世纪少有的追求风格的作家,加缪的风格是一种高贵的风格,并以此作为自己翻译的基础,主张在翻译过程中秉持“适度”原则,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注重准确而忠实地传达原文的精髓。他的译文也因此受到读者盛赞:“只有郭宏安笔下的加缪,才是我喜欢的那个加缪”。

但郭宏安坦言,自己的主业是做研究,翻译一直是“副业”,在业余时间完成。谈及多年来的翻译心得,他说:“在翻译上,我还是比较信服杨绛先生的观点,她认为,翻译就要一句挨一句地翻,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作品原文语言的特点。要挑选适当的词、适当的字,如果找到了,就觉得把原文的精神贴切地翻译出来了。如果要用一个现成的词来概括,可以用‘雅’字,我觉得翻译加缪的作品,‘雅’是绝对不能少的。”

影响一代人成长的伟大作家

余中先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阅读加缪作品的经历,他最早读到的是《局外人》和《鼠疫》。他认为初读加缪的作品,可能会觉得其中的荒诞思想难以理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和阅历的增长,就会慢慢体会这种态度。“在他的小说,以及戏剧、随笔和批评性文章里,表达的依然是人与所存在这个世界之间的某种很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人面对荒诞必须要做的选择。”

余中先先生还以《鼠疫》里的人物格朗修改一个句子为例,详了对加缪风格的理解:加缪以最真实、最直接的的方式,阐真理、自由与尊严。

作家阿乙阅读《局外人》,读的就是郭宏安先生的译本。他饱蘸感情地表达了对翻译家的敬仰,并阐释了加缪作品对自己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例如在读到著名的《局外人》的开头时,就被其中流露的冷漠与疏离之感深深震撼;阅读《卡利古拉》和《西绪福斯神话》,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他反复拆解《局外人》,并由此创作了中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向这位伟大作家致敬。这部作品被翻译成包括法语在内的十多种语言,影响深远。

IMG_3790.JPG

IMG_3796.JPG

IMG_3789.JPG

三位嘉宾还谈到了各自最喜欢的加缪作品,并在现场动情地朗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此外,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辨文化专员欧玉荻(Judith Oriol)女士还特别与加缪后人取得联系,获得了一些特别珍贵的影像资料,与观众一起重温加缪倜傥的身影。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