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开幕,为建设人文湾区贡献力量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华大件事
原创2021-09-25 22:16

9月25日,第十七届文博会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开幕活动——国匠荣耀·第五届手工艺创新盛会在深圳硬石酒店举行。10多位专家学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企业家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就业内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作为文博会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的行业盛典,今年已开启第五届。与论坛同步开始的还有观澜湖湾区艺术季和艺工场艺尚节,7场主题艺术展、2场手工创作成果展同步呈现。此外,观澜湖文旅产品订购会和观澜湖生活美学订货会,大量文创产业从业者也将在此交流洽谈,促进行业的整合发展。

800x502_614f2b6d22aeb.jpg

800x590_614f2b6d31ee0.jpg

800x510_614f2b6d48732.jpg

800x473_614f2b6e18e48.jpg


从“守艺人”到“受益人”,传统手工与现代生活正无缝对接

国匠荣耀·第五届手工艺创新盛会举办当天,手工艺大咖云集。中国工美大师、蓝印花布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中国工美大师、象牙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民辉,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岗,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莹,十八纸创始人李晓等13位专家及手工艺大师依次发表演讲,畅谈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消费日趋旺盛多元的今天,如何振兴传统手工艺等话题。

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岗在演讲中指出,文创从业者的规划设计很有想象力,但往往只触皮毛;传统艺人很希望能融入新生活形态,却不知如何将传统转换为现代。对此他提出要“连接文创的最后一厘米”,并分享了一些尝试连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场景的案例。

非遗生态化传承倡导者、青苔旅行创始人白墨表示,非遗的前期市场教育已经完成,同时手艺人队伍日益庞大,年轻化趋势明显,技能和产能也在不断提升。他表示:“在外部赋能的基础上,乡村手艺人是可以从‘守艺人’变成‘受益人’的。”

论坛现场,《中华手工》杂志副主编孙凝异对新发布的《中国新手工艺的品牌调研报告》进行了现场解读。据孙凝异介绍,参与本次调研的消费群体中,00后占据了多数,手工艺生产经营则以80后为主。其中超过50%的受访者对“创新”二字充满认同感,在众多创新要素中,“文化观念”高居榜首,成为最有价值的内核。这说明在手工艺创新发展中,如何表达与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做到守正创新。”

定格非遗之美,构建文创行业交流平台

文博会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异彩纷呈,在深圳硬石酒店及观澜湖手艺工场等区域陈列着“发现传承·手作之美”湾区手艺摄影大赛作品展、“传世”手工艺术精品展、“共融”传统与当代剪纸艺术作品展、“传承”陶瓷名家作品艺术展、“匠心”古董表收藏展、“山海经”植物蓝染创作成果展。此外,现场还有手绘小珠宝创意产品、海外学子艺术设计摄影等先期展览。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中华风韵的陶瓷、大气磅礴的骨雕、古朴可爱的泥塑、古色古香的木雕、精美繁复的藤编、奇幻奥妙的剪纸等等大师作品。其中,“发现传承·手作之美”展出了近百幅摄影作品,它们通过“手部特写”大量呈现了岭南地区手艺人的现状和技艺。

历届手工艺创新盛会均是促进文创商业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仅25日开幕当天,四大文创项目便完成了现场签约。其中,包括观澜湖手艺工场和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合力打造岭南文化体验中心,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联合建设“非遗产学研基地”,和红星集团共同开发手工材料包,并启动建设“观澜湖美术艺考教育中心”等。

观澜湖集团执行董事李佳琦表示:“观澜湖艺工场在深港艺术交流、非遗文化传和艺术培训三方面,持续探索和投入。我们会不忘初心,积极参与社区、城市及跨行业公共文化建设,为建设‘人文湾区’贡献一份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邱墨山 通讯员 陈霄

编辑:陈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