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纬22.5°,年平均气温22.5℃,还有455公里海岸线、近900个海岛海礁、2.4万平方公里海域。往年,夏季是汕尾旅游旺季,但其实汕尾还具备冬养胜地的天然优势——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候温暖,整个冬季90天有87天为无冬日。
26日,经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气象局、高校等相关领域专家评审,汕尾获评“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这是汕尾市全力打造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的又一成果。
省气象局副局长熊亚丽向汕尾代表颁授牌匾。
评审会上,专家组对广东省气候中心编制的《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评估报告》进行评审,报告从冬季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冬养适宜性、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评估。评审专家表示,汕尾冬季气候舒适宜人,平均气温为16.2℃,无冬日数(日平均气温≥10℃)高达8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六年雄踞全省榜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全省前列,气候宜居评价指标优良率达93.9%,康养评价指标总评分达96分,冬养避寒气候适宜度得分90.88分,适宜冬养避寒。
“汕尾生态优势突出,全市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清新富氧;生物资源丰富,林茂水优,生态资源优势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优,是冬季极佳的休闲旅游气候生态康养胜地。”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钟林生研究员表示,汕尾要利用自身独特的生态气候优势,加大冬季康养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推进生态价值转化,不断擦亮“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品牌。
“提出‘冬养汕尾’的口号只是开始,接下来是“生态价值转换”上找答案、寻出路。广东省气象局技术总师、研究员杜尧东表示,汕尾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比如加强民宿产业建设,让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化,从景区旅游向全境旅游转化,让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旅游带动就业创造了契机,拓展空间。
汕尾把文化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借此东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目前很多企业开始涉足旅游业,在转型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旅游类高等院校合作。”汕尾市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陈松洲称,该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很高,甚至有的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预订”了。
汕尾优质文旅资源亟待串珠成链。
2020年,广东汕尾市接待过夜游客505.44万人次,排名广东省第14位,一举甩掉了“千年老尾”的称号,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汕尾实现旅游收入5.76亿元。去年11月,汕尾市委书记张晓强就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展专题调研。为打造“冬养汕尾”品牌,汕尾主打“冬养汕尾候鸟游”产品,强化目的地营销理念,组织了全国知名旅游大咖推介汕尾、全国百家旅行社走进汕尾采风踩线、“汕尾十佳旅游手信”评选等活动,并携手全国旅游平台和旅行社开展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积极参加大型旅游推介会、文旅博览会,选定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作为对外推广目的地,全面加强宣传营销力度。
丰富的温泉养生资源。
“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称号的授予,是对汕尾冬季康养气候、生态资源优势的高度认可。汕尾市市长逯峰表示,汕尾将充分发挥生态、气候、人文、滨海资源优势,以品清湖、金町湾等城市生态氧吧为支撑,扎实推进“冬养汕尾”创建各项工作,全力做好“生态+”“文旅+”文章,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安全、智慧”一体化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冬养汕尾”品牌内涵,努力打造冬季旅游、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实习生 冯水丽 叶胜堂
编辑:唐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