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聚焦“九类对象”精准施训,培养乡村振兴“领头雁”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1-09-27 23:33

南都讯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余剑辉 聚焦“九类对象”精准施训,培养敢担当的“领头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土秀才”。南都记者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1—2025年惠州市乡村振兴“大培训”实施计划》出台,大力培养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乡村振兴各类培训363期,培训近1.7万人次。

村干部到惠阳良井镇霞角村学习如何振兴乡村。.jpg

学员们到惠阳良井镇霞角村学习振兴乡村经验

据悉,惠州“大培训”实施计划主要围绕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县、镇党政班子成员,乡村振兴委员会成员和乡村振兴事务中心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居)民小组组长,镇村干部“大储备”人选,农村(社区)党员,农村技能人才等九类对象,明确不同的重点培训内容、学时指标。

为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助力新任“头雁”队伍尽快进入角色、担当作为,惠州东江干部学院于日前分5期对全市1313名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进行全覆盖轮训。

根省委、市委有关工作部署,今年7月,惠州紧密衔接驻镇帮镇扶村新机制,向集体经济薄弱村、红色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新选派88名第一书记。9月13日至16日,惠州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举办,旨在通过集中“蓄能充电”,提升全市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履职能力,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激情,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赋能,为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大培训”实施计划开展以来,惠州紧扣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要求,统筹全市有关职能部门、各级党校、东江干部学院、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优质资源,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培训质效。

学员分享学习体会。.jpg

学员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惠东县以挖掘全县优秀教学案例和优质教学资源为契机,结合该县实际,重点打造以高潭党性教育基地、安墩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港口英雄民兵连为核心的红色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以稔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铁涌赤岸村—溪美村—油麻地村、白盆珠镇横江村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串珠成链,实现现场教学、示范典型就在“家门口”。

在整合优化培训资源的同时,各县(区)、各单位还求“新”求“活”,以多元化的培训渠道、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沉浸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培训吸引力和实效性。博罗县长宁镇灵活安排培训授课时间,通过“党校+夜校”的模式,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和群众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党员干部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夜校模式不但破解时间上的难题,同时向全体干部职工开放,所有课程各部门单位人员均可以列席旁听。同时,结合实际课程的需要,党校和夜校面向群众开放,党员干部群众在课堂上听民声、汇民智,实现零距离交流,强化干群互动,促使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龙门县在开展乡村振兴“大培训”中,针对新一届年轻“两委”干部,专题开设演讲技巧、新闻舆论等富有吸引力的“兴趣课堂”,拓展基层干部的知识结构,把村(社区)“头雁”锻造为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基层人才。

大亚湾开发区把市委提出的“比学赶超”融入培训课程,创新开展“行走课堂·向先进学习”交流学习活动,遴选工作扎实、成效突出且有借鉴意义的学习对象,组织基层干部前往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如组织全区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前往惠东县横江村,学习利用生态景观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惠城区汝湖镇设立“榕树讲堂”,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工作。.jpg

惠城区汝湖镇设立“榕树讲堂”,开展基层干部培训

相关链接

九类培训对象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以及县(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由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农办组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县(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以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乡村振兴事务中心负责人,由市、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县(区)委农办组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由市、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县(区)委农办和市、县(区)民政局组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乡村振兴委员会成员、乡村振兴事务中心干部,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全员轮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由市、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县(区)民政局组织全员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每年培训不少于56学时;驻村第一书记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含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各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县(区)民政局组织全员轮训,每年培训不少于56学时。

●村(居)民小组长、农村(社区)党员,在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全员轮训。村(居)民小组长、农村(社区)党员每年培训不少于32学时。

●“大储备”人选应纳入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大盘子”统筹使用。储备人选由县镇两级统筹组织全员轮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文广旅体局、商务局等有关单位结合实际需求,灵活组织开展专题培训。

五大培训内容

●产业振兴方面:重点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细农业、农业品牌效应、农旅融合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涉及的土地、资金、金融等相关政策制度培训。

●人才振兴方面: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等人才培训工程,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深入开展乡村教师、乡村卫生健康、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乡村规划建设等人才队伍培训,培育一批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文化振兴方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弘扬新时代岭南特色文明乡风,深化乡村思想道德、村规民约、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教育。

●生态振兴方面:重点开展村庄规划、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风貌管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培训。

●组织振兴方面:重点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村组集体经济运作、廉洁自律、乡村治理、法治建设、平安乡村等方面培训。

编辑:黄海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