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去年底,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还捎回了月球“土特产”(月球样品),让无数国人振奋。更令人惊喜的是,月球上的土壤此番首次亮相珠海航展,迅速引起航展现场观众围观,成为本次航展馆内最热的“打卡地”。那么,月球土壤究竟长啥样?和地球上的土壤又有什么区别?南都记者来到国家航天局展台探秘。
在4号展馆,国家航天局展台人来人往,观众们围着三个透明的物件,一边拍照一边讨论。“哇,这就是月球上的土壤啊,好像也不是很特别嘛。”记者看到,在透明的圆球物件里面,有一些看上去像生锈的灰尘状的东西。
“那个透明的圆球其实是一个光学放大镜,大概放大3倍左右,而月球样品就在中间的圆环里,从垂直的角度就可以看得到月球土壤。”在展台旁,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管柳骊告诉南都记者,月球土壤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晰。
记者透过显微镜发现,和地球上的土壤大多呈现天黄、赤褐色不同,月球的土壤呈现一种灰色,表面看上去有棱角。“月球土壤会比地球的土壤颗粒更为尖细,有一些颗粒带有很尖的成分,那些东西它更像玻璃茬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保护,会有很多陨石去撞击它,撞击之后就会产生岩石的破碎物,还有太阳风、紫外线以及宇宙射线的辐射,导致我们现在看到土壤上面会有棱角。”柳骊进一步介绍,因为月球不像地球一样会有雨水,因此不会给土壤造成包浆。“土壤非常干燥,整体就是灰黑色。”
“值得一提的是,灰黑色的月球土壤矿物成分含量包含了镍、铬、钠、钛等,甚至一些元素,未来可以用于国际月球科研站载荷能源。”柳骊称。
从立项到嫦娥5号把月球土壤带到地球,整整花了17年。柳骊称,为了体现中国探月工程行稳,这套含有圆环状的展品取为“海上生明月”。“因为整个套件像海面上升起的一轮圆月,含有中国的诗意,也结合了天元地方的一个设计理念。”
月壤首度亮相珠海航展,吸引观众在显微镜前排队观看。
据柳骊介绍,这套展品的底边边长是22.89厘米,象征着嫦娥5号任务,从发射到最后取回样品历历经了22.89天。上边长是17.31厘米,代表着中国这次嫦娥5号任务一共取回了1731克的月球样品。高度是17厘米,象征着中国探月工程从2004年立项,到嫦娥5号取回样品,一共是历经了17年。而圆球中心的月球样品一共是75毫克,所以整体的样品就叫“海上生明月”。
南方都市报航展报道小组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实习生 郭可儿
摄影:吴进
编辑:袁平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跟着南都看中国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