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吕婧 实习生李舒 通讯员赵伟 “去年五六月份家里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以前每个月电费需要五六百,现在能节省150元左右”,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的麦建权高兴地说。为扎实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把低碳理念融入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建成近零碳排放社区,这里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社区类近零碳排放试点项目。
选点居民类型多样经验利于复制推广
北区社区福兴新村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共有135户家庭,常住人口约600人。社区居民均为户籍人口,包含新老中山人,居民构成类型较为多元化。
“这个社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多元化的居民构成类型是珠三角城镇化的鲜明体现。”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何益清表示,选择北区社区作为低碳社区建设的试点,也是考虑到居民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低碳社区模式的复制推广。
自2015年开始,在居民的衣食住行方面,北区社区开始积极进行低碳化改造,目前已经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社区农园、智能垃圾回收机、低碳驿站、充电桩、雨水回收站等低碳设施。
从“衣食住行”推动低碳社区建设
以社区农园为例,社区将这片1200平方米的土地划分为32块种植区域,由居民自愿认领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居民不得使用化肥,但可以利用餐厨堆肥设备进行施肥。同时,社区农园定期开展有机种植课程、家居绿色种植活动等,引导居民进行有机种植。“在这里种菜既能锻炼身体,又足够自家享用,还能分享给街坊朋友”,在农园中劳动的居民冯婆婆表示。
麦建权在家中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他说以前自家每月电费达到五六百元,在去年五月份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后,每月能够节省花销约150元。“过去对于低碳节能更多停留在概念上的认知,现在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低碳改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麦建权说。
此外,社区还引入智能垃圾回收机,该系统将可回收物分为12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市场价格。居民按类将垃圾投放入机器后,即可获得收益“呐吉币”,可在平台提现或购买商品。截至今年8月底,合计回收可回收物达9.6吨,社区居民平台注册率达70%。
社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约100吨
在社区“零碳排放”建设过程中也曾遇到困难。“政府对这项工作很支持,但是居民需要有接受的过程”,何益清说,比如对于某些垃圾分类设施选点,有的居民开始持不同意见;在社区动员大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时候,也有居民担心技术上是否安全性等。
“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大家共同参与、了解,逐步接受”,何益清举例说,在推广智能垃圾回收机应用时,社区通过扫码的形式让大家参与,使用后可以返还现金,以此调用居民的积极性。“这是一份长期事业,需要有十分的耐性”,何益清说。
目前,社区各类低碳设施设备每年可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吨,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达21.5%,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准确率达71%,回收物达9.6吨,社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社区类近零碳排放试点项目。
编辑:吕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