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王珮琳 1965年7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中山纪念堂公演,轰动广州,声势空前。来自广州各个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们参加了当时的演出,在《东方红》的最后一幕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时隔56年,10月8日,当年参演《东方红》的其中60名“老少先队员”们聚首中山纪念堂,重温演出情景,赓续红色基因。
10月8日,1965年参演《东方红》的其中60名“老少先队员”们聚首中山纪念堂,重温演出情景。
10月8日,1965年参演《东方红》的其中60名“老少先队员”们聚首中山纪念堂,重温演出情景。
196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周恩来总理领导创作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并于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演。1965年5月,以北京版《东方红》为蓝本,广东学习排演的《东方红》,历经33天的紧张排练,于1965年7月在中山纪念堂公演。
当年参加演出的是来自广州市丰宁一小、杨仁里小学、十六甫东四巷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学业,每场《东方红》由一所小学的学生负责演出,三所学校轮流出演。
如今的中山纪念堂历史陈列馆,是学生们当年演出期间的休息场所,这座用红砖砌成的二层小楼也被他们称为“小红楼”。由于参演的是《东方红》的最后一幕,所以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小红楼等待。“大家利用这段时间做作业,温习功课;还可以下棋,做小游戏,但绝不可以喧闹走动。”李巧光回忆道。
当演出结束后,他们回到小红楼收拾书包即将离开时,他们还可以领取一份宵夜。那份宵夜是一袋由羊城面包厂等厂家出品的精美包点,份量大。许多孩子都舍不得吃完那袋包点,经常带回家作为全家人第二天的早餐。
历时十一个月,《东方红》在广州演出了200场,观众人数达85万人次,可谓声势空前,一票难求。回忆起周总理来观看的那一场演出,当时就读于丰宁一小的佘维杰说道:“周总理来看我们演出之前是严格保密的,演员们都不知道,演出开始后,当我们准备从休息室出来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消息,并要求我们一定要守好纪律,上台的时候面带笑容。那天晚上的演出纪律比以往都好。”
在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上,老少先队员再现了当年他们参加《东方红》第六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情景。他们在舞台中央整齐列队,当国歌响起时,他们全体肃立,举起右手,行队礼,小号手们举起右手作吹号姿势。“每次的演出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东方红》造就了一代新人,参演《东方红》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适逢中山纪念堂建堂90周年,老少先队员们还向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赠送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纪念章和全体演员及工作人员大合照的复印件。
编辑:夏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