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展览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共展出200余件刘文西先生的美术作品及手稿、文献、照片,以全面丰富、系统有序的脉络回顾了刘文西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使命与初心。
刘文西(1933年-2019年)浙江嵊州人,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延安市副市长等职。
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分配至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数十年来,他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扎根在黄土高原上,创作出《毛主席和牧羊人》《同欢共乐》《祖孙四代》《转战陕北》《知心话》《奠基礼》《山姑娘》《解放区的天》《东方》等经典作品。此外,作为第五套人民币票面毛泽东画像的创作者,他也被称为“14亿人看得最多”的画家。
本次展览选取了刘文西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分为“满腔真情绘领袖”“笔墨丹青为人民”“深入生活求创作”三个单元进行系统展示,展出了包括《毛主席和牧羊人》《毛主席到陕北》《沟里人》《东方》以及历时30年创作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经典作品。
刘文西《毛主席和牧羊人(素描)》140x91cm 1957年
刘文西《毛主席到陕北》138x184cm 1964-1965年
刘文西《沟里人》169x133cm 1982年
刘文西《东方》270×780cm 1993年
刘文西《支书和老贫农》136x175cm 1963年
在刘文西先生六十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踏遍了陕北的沟沟峁峁,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他以严谨的造型和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形成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创造性地将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其开创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黄土画派”,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劲旅。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为了更加突出主题,此次展览在空间布局、色彩等形式设计上突显陕北特色。以形似陕北窑洞作为联通各单元的通道,让观众沉浸在浓厚的陕北风情中。展厅选取红色、黄色作为主色调,完美融合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此外,通过巧妙设计,令《黄土地的主人》在作品空间布局上首尾呼应,让作品发挥效力,传递黄土人民的淳朴与热情。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览还同时展出了与作品相对应的创作手稿、变形稿、照片、文献资料有机结合,令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提供了全面了解经典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感的有效途径。
展览已于10月1日起对公众展出,预计展出一个月。
编辑:黄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