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四海宾朋,诚待八方商客。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开幕 。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已走过65年历程,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不仅是商贸的桥梁,也是友谊的纽带。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65年间,广交会的“朋友圈”从首届的19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129届的227个;而在朋友们眼中, 广交会一直在变,越来越有科技范,却一直amazing(令人惊叹)。
采购商来源地:65年扩大11倍
1957年4月25日,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展出商品1.09万种,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共1223人到会洽谈贸易,自此拉开了每年举办两届、持续65年不中断的序幕。
广交会官网数据显示,广交会采购商人数从首届的1223人开始一路攀升,在1971年秋交会突破1万。改革开放后,广交会联系世界各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一个单纯洽谈进出口贸易的场所,发展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开展对外经贸活动的世界级盛会。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2000年秋交会的采购商人数突破10万,短短7年后,2007年春交会这个数据更是一举突破20万。
与此同时,广交会采购商来源地也在逐渐扩大:从首届广交会的19个国家和地区,到1975年春交会突破100个,2003秋交会突破200个,到今年的129届广交会时,采购商来源地已扩大到227个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65年间,广交会的朋友圈扩大了11倍,强势保持了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据统计,广交会万商云集,曾在广交会采购的国际大型连锁企业和采购集团有1000多家,世界零售商250强有150家经常到会采购。
老友点评:做生意的绝佳平台
广交会不仅是展示中国能力和才华的橱窗,也是世界经济界和外国友人的聚会场所。那么,在外国采购商眼里,广交会是什么样的呢?
注:从媒体公开报道中采集近百位历届广交会外国采购商、外国商会负责人等对广交会的评价及看法,提取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采集了近百位历届广交会外国采购商、外国工商协会负责人等对广交会的评价信息,通过词频分析发现,“新”“种类繁多”“绝佳平台”“专业”“高性价比”“帮助很大”等成为高频词。
注:媒体公开报道内容摘录。
在广交会的众多客商中,有很多是连续多年参会的老朋友。他们表示,广交会是个“很有价值的贸易促进平台,数十年的广交会生涯,结交了很多合作伙伴,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来自俄罗斯的尤金曾在中国生活近十五年,他在新西伯利亚有两个公司,分别卖灯饰和门。他说,之所以每年都来广交会采购,就是因为广交会不仅每年都有新技术、新产品出现,还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资源。“来广交会很开心,可以看看我十几年来的好朋友”。一些外国工商社团负责人在参加广交会获益后,转而在本国积极推广广交会,发动更多本国企业参展。
65年来,这些老朋友也见证了广交会的发展、壮大和提升。墨西哥采购商大卫曾在125届广交会上回忆,“34年前第一次来广交会,我的参会牌子号码为0000……34年前,中国的产品质量都很一般,而现在可以找到质量很高的产品了。”
说起广交会近年来的变化,一些采购商感叹:“变化太大了,质量、规模,产品的种类都有大大的提升”“每年都有完全不同的革新技术,令我十分惊讶。”有外国采购商表示,“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二十年我每年都会来。”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凌慧珊
数据采集分析:杨小旻
设计/技术:刘熙峥 陈艳媚 刘寅杉 张博
数据来源:广交会官网、媒体公开报道
编辑:杨小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关注第130届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