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疆姑娘和百万网友守护河狸,她在全球会议讲这个故事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10-11 21:59

“上百万个九零后,一起做了件大事。”

这是被称为“河狸公主”的中国青年初雯雯在COP15开幕式上的演讲题目,她演讲中的“大事”,是指过去四年,她和上百万个中国90后,通过新疆阿尔泰山自然保护公益活动,促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新河狸的种群数量增长了近20%。

微信图片_20211011213718.jpg

初雯雯在COP15开幕式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言。

COP15全称《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昆明正式开幕。这是联合国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也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一场主场外交活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球共169家媒体报名采访,可谓举世瞩目。

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90后新疆姑娘初雯雯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在开幕式的分享环节发言,讲述了她守护蒙新河狸的故事。

“今天我不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每个曾经支持过我们项目的人。我也终于把河狸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种动物,我很开心。” 初雯雯告诉南都记者。

微信图片_20211011213727.jpg

初雯雯抱着从小失去妈妈的鹅喉羚宝宝。受访者供图

2岁跟随父亲去野外,7岁开始拍摄野生动物

初雯雯出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她的父亲初红军是一名动物保护学家,也是山东大学第一批主动援疆的研究生。

生长在广袤的新疆大地,初雯雯的童年与众不同。两岁时,父亲就抱着她到野外考察;7岁时,初雯雯拿着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开始拍摄野生动物,并跟着动物保护团队露宿荒野。

从小把野生动物作为“玩伴”的初雯雯,把兴趣发展成了自己的专业。进入北京林业大学读研究生时,初雯雯选择了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专业。她也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希望通过照片、纪录片,吸引更多人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但是,初雯雯很快发现,这条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们看到野生动物的糟糕处境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初雯雯在COP15开幕式的演讲中讲到,2017年研究生毕业时,她曾陷入纠结:身边的同学大多留在了北京,成为公务员,或者进入研究机构,那么她呢?这时,初雯雯的父亲送给她一句话:“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最终,在2018年,初雯雯回到阿勒泰,开始自己梦想的职业:做一名自然保护工作者。


“河狸公主”和她的百万粉丝

初雯雯坚定不移地回到新疆,是因为那里有她牵挂的动物:蒙新河狸。

蒙新河狸是欧亚河狸的亚种,全世界不足千只,其中三分之二都分布在新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河狸被称为“动物界的工程师”,擅长用树枝“修水坝”。河狸坝能改变水位,聚集鱼群,吸引鸟类筑巢,继而引来小型兽类和昆虫。这意味着,有河狸的地方,生物多样性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然后,河狸对栖息地的要求很严格,只会选择食物资源充足的地方做窝,它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则是天然面积越来越小的灌木柳。食物资源少、栖息地不足,河狸的繁衍受到影响,甚至面临灭绝风险。

初雯雯刚回到新疆时,经常目睹乌伦古河里的河狸,为了争夺领地而打斗死伤。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和帮助这种动物,初雯雯在多个互联网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分享她和野生动物共处的生活。可爱的河狸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也送给初雯雯一个昵称,“河狸公主”。

2019年,初雯雯和当地政府共同发起“河狸食堂”公益项目。最终,近300万名网友为“河狸食堂”捐款,初雯雯注意到,这些网友大部分是90后,00后,网友们还想出了号召捐款的口号:一瓶可乐能种一棵树,一杯咖啡能种六棵树,一顿炸鸡能种十棵树。百万网友们省下零食钱,共同为河狸宝宝建起一个超级食堂:四十多万棵灌木柳苗。蒙新河狸缺乏食物和栖息地的问题大大缓解。

今年4月,初雯雯又发起了“河狸方舟”公益项目,旨在为因人类而受伤的野生动物提供诊疗、手术、康复场所,最后再帮助它们回归自然。在政府资助和网友的捐助下,今年冬天,中国境内的第一所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将在新疆富蕴县投入使用。届时,不仅是河狸,更多野生动物将因此受益。


人兽冲突一定可以被解决

在野生动物众多的阿尔泰,动物们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由于当地居民主要的生产方式是放牧,人类的活动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重合,二者的相遇往往并不愉快。

为了不让牧民攻击啃食牧草的河狸,初雯雯会把买来的牧草送到牧民家中,替河狸“埋单”。牧民最初难免有些抵触,但打交道越来越多后,他们也理解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后来,初雯雯团队号召牧民一起为河狸种树,并给他们一定报酬,牧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现在已经有190户牧民,经过专业培训后,成为自然保护巡护员。

初雯雯对南都记者说,在人和野生动物混居的区域,出现人兽冲突是客观事实,不可回避,政府和公益机构要做的事,就是想办法平衡二者的关系,而不是去激化矛盾。“只要想办法,这个问题一定会被解决的。”她说。


南都见习记者 宋凌燕 记者 江英 发自云南昆明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COP15,保护生物多样性
【南都专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广东在行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