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举行,该会议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自2005年创办以来,会议坚持将国内外先进理念、智慧引入城市治理实践,助推城市发展。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河南水灾、山西暴雨引发广泛关注,暴露城市规划建设短板,如何提高应对城市风险的有效性成为城市治理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次会议主题即“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建言献策。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未来“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打造韧性城市必须放弃此前工业文明发展中追求大规模、集中式城市建设的思路,适应风险形势,加强系统建设,增强城市尤其是生命线诸如通讯、能源供给、供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抵御风险的能力。
他特别强调,韧性城市在追求打造绿色微循环的城市系统的同时,要注重保留应急设施,尤其是要确保诸如煤炭等应急能源供给。“煤是所有燃料中储存成本最低最安全的燃料,也是应急时期最好的燃料,所有的煤电厂、煤锅炉可以停掉但要有效封存,每年还要操练几次,确保应急时能重新供热发电。”
10月12日 ,“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举行。主办方供图
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正式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国内目前也有诸多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共建安全韧性城市”,去年,南京制定“十四五”规划,亦首次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仇保兴认为,随着当前极端天气的变化,传统的风险评估办法已然失效;各类新技术涌现让城市风险增多;工业文明的进步导致城市规模增大,建设集中,脆弱性增加;全球的紧密相连让风险更易互联互导,新冠病毒的流行也预示着未来可能有更多不确定风险,不确定性成为现代城市最难应对的风险因素。
上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即提出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仇保兴解释,韧性城市可定义为具有吸收未来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结构、系统和特征的城市,韧性城市可通过数据建模主动找寻把控风险点。
他分析,任何一个理想的城市都应该是铁三角的模型,满足活力宜居、安全韧性、绿色微循环的特点。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而言,建设韧性城市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韧性,尤其是城市生命线的韧性,即城市的通讯、能源、供排水、交通、防洪、防疫等基础设施有足够抵御风险的能力;当城市面对灾害之时,城市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维持,第二阶段是恢复,第三阶段是转型。仇保兴表示,要建设韧性城市,需要其城市各系统保持很强的维持力,“一般的小灾小害不影响它的任何功能。”其次要注重城市的恢复力,即城市功能丧失后24小时之内可恢复。“比如停电停水或遭遇洪灾,24小时城市能够恢复运转,最长3天内城市能够恢复。”第三阶段是城市转型阶段,这要求韧性城市在遭遇每一次灾害后能主动找到风险点自我修补。
仇保兴称,韧性城市还要求其具有系统韧性,即城市系统能对任何一个风险源预先全面实时感知,这依赖于充分的数据收集分析运算,在系统感知风险后能找到应对方案,并迅速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执行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反馈结果。在历经无数次的分析运算执行反馈后,城市系统还能不断修复提升及时打好补丁,不断增强其城市韧性。
提高城市韧性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生命线的改造
在兴建韧性城市的呼声之下,韧性城市究竟应该如何落地?会上仇保兴也给予解答。
他认为,城市要提高韧性,建设者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传统城市企图建造一个巨大的拦水坝,把各种不确定性挡在城外,不仅浪费极大,还会制造新的脆弱性。”他建议,韧性城市应摒弃传统工业文明中追求大规模集中式的发展思路,与分布式的新能源、海绵城市、分布式水处理等新技术协同发展,尤其是要注重分片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他以日本东京为例,这是全世界大地震发生率最高的城市,东京两千多万人口分为三十余个片区,每个片区目前都具备完整的应急综合系统和救助体系,能动态监测片区风险点,并能迅速将宾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转化为传染病防治场所。
此外,东京确保每个片区的应急物资能维持三天,每个社区具备水循环、废物垃圾循环处理系统,污水可就地处理变为干净的排放水,应急时增加集装箱即可接入自来水确保水供应;社区的厨余垃圾也可就地处理,形成完整的微循环体系。
仇保兴强调,要建设韧性城市,必须尊重城市各群体的主体性,“85%的救急都应该是自己或者邻居在灾害发生后自主处理,仅留下15%由专业应急队伍处理,灾害前期的动员能力越强,实施越好,减灾效果越好。”
他还表示,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应是渐进式、迭代式,而不能是仅依靠顶层设计的交钥匙工程,应建立持续研究如何建设韧性城市的专业机构,对城市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逐项分析城市生命线工程的脆弱性及治理方案,加强对生命线的改造。
他还强调,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绿色、分布式的基础设施应是对原有灰色基础设施的补充,而非立刻取而代之。“煤是所有燃料中储存成本最低最安全的燃料,也是应急时期最好的燃料,所有的煤电厂、煤锅炉可以停掉但要有效封存,每年还要操练几次,确保应急时能重新供热发电。”
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