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住?数据说:超六成老年人独立居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地产
原创2021-10-14 18:10

三代、四代同住,历来是中国家庭的传统愿景。但在21世纪的今天,更多的老人“独立居住”。

10月14日,时值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下简称“报告”),调研中,有65.5%的老年人独立居住(一个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即使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独立居住占比仍高达48%。

超六成老年人独立居住”

追求自由、健康状况良好、拥有独立经济基础,致使“独居”成为老年人常态,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从被动独居走向主动独居,家庭结构一再趋于小型化与核心化。

在贝壳研究院调研中,65.5%的老年人独立居住(一个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比例逐渐下降,即使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独立居住占比仍高达48%。

图片1.png

当然,“独居”不意味远离子女。独居老人中六成与子女住在同一城市,21.3%与子女住在同一社区。80岁及以上高龄独居群体与子女居住同一社区的比例更高。

图片2.png

约54%的老年人现居房屋建成超过20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15%现居房屋房龄达到40年。长久的生活习惯与周围邻里的密切关系,在老年人看来,老房子虽有不便,但相较搬家所需成本和面临新环境风险挑战,他们更愿意惯性依赖。

调研数据显示,约三成老年人住在平房,住楼房的老年人中约30%住在独门独户楼房。相对来说,高龄老人更多住在一般楼房中,而超过1/4的低龄老年人住在独门独户楼房。居住楼房的老年人在出行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需求更高,约80%受访者理想居住三层及以下,且对电梯和无障碍通道等设施要求迫切。

图片3.png

居住楼房的老年人多数住在中低层,其中两成住在底层,80岁及以上居住楼房的老年人近七成住在三层及以下,而居住在二层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仅约12%称有电梯。值得关注的是,居住楼房的老年人中,56.86%的老年人表示没有无障碍通道,而在既无电梯也无障碍通道的老年人中,近半数需步行超过25级台阶才能到家。

居家养老仍是首选

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背景下,老年人养老居住问题备受关注。

自2010年以来,中国推行“以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政策,逐步形成以上海“9073”模式、北京“9064”模式为代表的养老居住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报告显示,44.5%的老年人倾向住在普通居民小区,他们能够从社区参与中获得最大化养老需求和心理满足。而高龄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高,他们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与照料,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33.2%倾向于住在专业养老公寓。

可见,居家养老仍是中国老年人首选。

4年后65岁以上老年人破2.1亿

社区软硬件建设不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室内安全性问题是摆在居家养老老年人面前的痛点之一。调研发现,增配老年人服务设施需求最为迫切。社区改造需提供多样化活动场所,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需要;其次安装无障碍设施,比如室内空间加装扶手、社区内部安装指示灯等;44.5%的老年人迫切希望对多层住宅楼梯进行改造或家装电梯。公共设施不足或缺少维护、社区公共空间不足、室内公共区域修缮等也是老年人反映需要改造的问题。

当前,社区老龄服务体制不健全,各项服务项目配置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并不匹配。调研显示,57%的老年人表示社区没有提供走失定位的服务,55.1%的老年人表示社区没有提供陪同出行的服务。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需求也较为强烈,健康监测是老年群体最希望配置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其次是送医拿药和家庭医生。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1亿人。根据预测,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将突破2.1亿,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望达到3.8亿。

图片4.png

报告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营造良好的老年友好居住氛围,需要构建覆盖住宅、室外环境、社区配套三个层面的软性、硬性环境建设。


南都记者 邱永芬

编辑:黄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