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50周年晚会》暨《倪惠英艺术人生》新书首发式将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这也是倪惠英继从艺20周年、30周年、40周年后的第4个个人从艺周年纪念艺术专场。
倪惠英被称为“金嗓子”“小曲王”,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文武双绝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她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同时荣获广东省“粤剧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级粤剧非遗传承人。
演出前夕,倪惠英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台晚会从策划至举办历时一年多,她谈到过去50年的粤剧艺术生涯时表示:“粤剧是我的生命依托,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不断奔跑,不断求索。”
《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50周年晚会》海报。
演出阵容强大,粤剧话剧流行歌舞共冶一炉
据悉,本次专场演出阵容强大,特别邀请广州市原市长、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创会会长黎子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担任嘉宾。邀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崔玉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郭东文,国家一级演员林家宝,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非凡,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获得者李伟骢,音乐制作人黄智毅等名家和新秀担任主演。
演出分为《初试啼声》《激情岁月》《矢志坚守》《开拓创新》《春华秋实》5个篇章。与众不同的是,整台晚上不设主持人,以倪惠英本人站在舞台上回忆自己的艺术人生而展开,勾勒出她50年艺术人生的灿烂历程。晚会除了演绎倪惠英5个代表作折子戏之外,还有情景小品、粤曲对唱和流行歌舞,内容十分丰富。
该专场从属于“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艺术名家新人专场演出”,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粤剧促进会、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粤剧演出剧照。
一步一个脚印,5个篇章诉说“艺海五十春”
倪惠英对南都记者说,“50年时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瞬间,但在我的一生中却是最宝贵的年华。我从少年、青年到中年一直与粤剧相依相伴而行。晚会的5个篇章正好代表了我在粤剧舞台上求索的5个阶段。”
第一篇章《初试啼声》,主要讲述了倪惠英小时候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其中情景小品《改名字》说的就是英姐7岁上小学时改名字的事情。倪惠英原名倪志,但她不喜欢,觉得是男孩子名字,便在自作主张在开学报名时硬拉着父亲去派出所把名字改为倪惠英。“我从小就很倔强,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贴合父亲南下干部且不讲粤语的形象,倪惠英专门请来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郭东文助阵,饰演小品中的父亲。这一篇章的代表剧目选场是倪惠英的成名作《红色娘子军·指路》,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崔玉梅和国家一级演员林家宝携手演绎。
粤剧演出剧照。
第二篇章《激情岁月》展示了倪惠英于粤剧全盛时期在舞台上的风采,当时她的代表作接连上演,如《杨门女将》《白蛇传》等,这一篇章的代表剧目选场是《杨门女将·探谷》和《白蛇传·祭塔》。《杨门女将》不但是“文革”后的第一个古装戏,也是倪惠英个人的第一部古装戏。1977年该戏在中山纪念堂演出时,适逢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戏连演了一个月,天天有热情的观众通宵达旦排队买票,“那时候国门刚打开,也让粤剧重新走向世界,粤剧成了华侨们乡愁的重要载体。”倪惠英的弟子、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非凡将饰演穆桂英,而倪惠英自己则搭档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获得者李伟骢在《白蛇传·祭塔》中开嗓。“届时晚会的LED大屏幕还将播放这一时期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剧目表演录像剪辑。”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粤剧的城市观众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不少演出的上座率非常低。正应了某位戏曲界前辈所说的“台上振兴,台下冷清”,很多同行纷纷下海、转行,倪惠英选择在粤剧舞台上坚守。第三篇章《矢志坚守》所要表现的正是这一个阶段的回忆。“这一篇章一定要提到广州市前市长黎子流,我从艺20周年、30周年和40周年到这次50周年的艺术专场,他全部都参与了。老市长为振兴粤剧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亲自登台唱粤剧,包括成立振兴粤剧基金会等,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举措。”当时晚会上,黎子流、倪惠英将演绎粤曲对唱《高歌一曲百万行》。这一篇章的代表剧目选场是《睿王与庄妃·闯营》。《睿王与庄妃》原创于1994年,也是倪惠英1997年夺“梅”之作。2020年,《睿王与庄妃》被搬上银幕。这次晚会上,倪惠英将携手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一起演绎庄妃与睿王多尔衮的传奇故事。
粤剧《花月影》剧照。
第四篇章《开拓创新》主要展示倪惠英进入21世纪后的“四部曲”——《花月影》《三家巷》《豪门千金》《广府华彩》,“其实这些剧目都有着我对艺术的追求:时代变了,观众的审美理念变了,我们怎样做才能给粤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手段和新的内涵,使它焕发出新的生命,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入场。”2001年初,倪惠英提出了“都市粤剧”概念,2002年,其主演的粤剧《花月影》横空出世,首次在粤剧中融合了交响乐、舞蹈等艺术元素,被专家称为“粤剧转型期的代表作”,倪惠英也因此被认为是粤剧的改革派。这次晚会上,倪惠英将搭档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再度演绎当年轰动一时、后来还拍成电影的《花月影》中的《萌情》。
倪惠英给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印象总是“与时俱进”,她除了坚持舞台表演之外,还主持了多项培养年轻观众或惠及后代的文化项目。比如创编并推广《粤韵操》,2003年建议和推动广东率先开展大学生走进剧场的演出季,2017年开始主持《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程等。第五篇章《春华秋实》中的文化讲坛《盛世修典》环节,便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担任嘉宾,他将介绍《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纂工作,“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目前已经顺利出版了‘做打卷’和‘唱念卷’。”倪惠英对南都记者表示。
结束歌舞《心曲》既是晚会的亮点之一,也把整台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是我的‘心曲’,由我的儿子谱写的,巧妙地融合了几首粤歌,非常好听,他也会跟我一起唱。这首《心曲》不但是整台晚会的高潮部分,也是我过去50年艺术人生的总结。”据介绍,黄智毅是广州新生代创作音乐人,他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虽然从事流行音乐,但从小耳濡目染,他对粤剧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和领悟力,2020年,他凭一首《帝女花·追思》获得中国微粤曲大赛金奖,这次为妈妈从艺50周年晚会谱写主题曲更是“落足功夫”。说话间,倪惠英情不自禁地轻声哼起这首《心曲》:
五十个春来,五十个秋,
如歌岁月艺海游。
红毯上,摸爬滚打苦小索,从不倦;
彩灯下,花团锦簇美愿酬,声不断。
心系舞台,情系红豆,随汗染湿了袖。
不离不弃不言休,不言休!
(青霜剑,配紫电,好一双剑光映眼鲜……)
五十个春来,五十个秋,
蓦然回首点滴记心头。
经历了千锤百炼,逆流顺流,
才换来文唱武打声并秀。
听掌声,感怀师友,一台戏,一生守。
抱鲜花,思潮起伏,唱未停,心依旧。
守候舞台,献身红豆,年月过,心依旧。
不离不弃不言休,不言休!
啊……
众手浇花花灿烂,
同为南国梨园添锦绣,
添锦绣!
新闻链接
《梨园铸痕——倪惠英艺术人生》首发
本次晚会还将举办《梨园铸痕——倪惠英艺术人生》首发式。在这本书中,倪惠英通过回顾自己50年的粤剧艺术人生,向社会、观众展示了粤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状态。据介绍,书名《梨园铸痕》由著名艺术家潘鹤拟名并亲笔题写。
“这本书有很多我的回忆。包括我当年的书信、照片,都有时代痕迹。”倪惠英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我小时候在西关生活,在喝着珠江水、听着粤曲声的一种氛围里长大。14岁被广州粤剧团招入了剧团,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这一代粤剧人经历了‘文革’的低潮、改革开放初期戏剧的繁荣、多元文化时代的强烈冲击,直到今天我们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是用前所未有的力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粤剧可谓遇到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我将自己的艺术人生完整地呈现出来,并以此来梳理过去半个世纪粤剧历史的发展脉络。”据介绍,书中收录了倪惠英大量的文稿,里面记载了其彼时彼刻的所遇、所思、所想,此外还有5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
对于自己这50年来的粤剧生涯,倪惠英连续说了多次感恩:“粤剧艺术是我的终生事业,我会继续做粤剧历史中一个传递火炬的接力手,我愿尽自己最大的热忱和努力跑好每一步,使粤剧艺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采写:周佩文 实习生 钟永红 通讯员 文瑶
图片由广州粤剧院提供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