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艺术大师马克·夏加尔说:“如果生命的调色板上只能有一种颜色,为生活与艺术提供全部的意义,这个颜色就是爱。”
10月17日,在北京银泰中心in01的“遇见博物馆·in Space”内,“遇见夏加尔 爱与色彩”真迹展正式启幕。通过充满爱与希望的155幅经典作品,马克·夏加尔——这位与毕加索、马蒂斯比肩的艺术家,用他斑斓的色彩照亮世界,用爱延续金秋的时光。
与此同时,遇见博物馆首个线下展馆也正式落地北京银泰中心in01,“遇见夏加尔 爱与色彩”真迹展成为开馆后首场艺术展。
展厅现场
马蒂斯之后唯一理解色彩的艺术家
马克·夏加尔于1887年出生于白俄罗斯一个贫寒的犹太人家庭,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故乡维捷布斯克、圣彼得堡、纽约与巴黎之间。
他依靠内在的诗意力量进行艺术创作,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完美结合。在他的画笔下,爱情呈现出鲜艳的颜色和充满童趣的形象,沉浸在爱河中的情侣也如同节庆的气球喜悦地漂浮上天空。
现代主义大师马克·夏加尔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批评家之一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认为夏加尔“以品蓝、红色、绿色、粉红以及白色画出了不少优美的油画——一个更甜蜜的马蒂斯本来可能会画出的那种静物画,以及飘浮于充满感官享受的酒席上空的新郎新娘们”。
紫罗兰公鸡,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墨、布面)89.3x78.3cm, 1966-1972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黄色背景上的恋人,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纸)59.7x49.3cm, 1960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而夏加尔的好友毕加索说:“马蒂斯死后,夏加尔是唯一理解色彩的艺术家”。
呈现夏加尔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经典
此次展览由遇见博物馆策展团队与多洛雷斯·杜兰·乌卡(Mme Dolores Duràn Ucar) 联合策展,马克·夏加尔委员会作为作品授权认证机构。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夏加尔作品巡展,围绕爱与色彩的主题,以六个板块为线索,涵盖“爱与乡愁”、“神奇世界与马戏团”、“ 信仰的力量:圣经系列”、“经典蚀刻版画:拉·封丹寓言“、“诱惑巴黎“、“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等题材。
巴黎圣母院的怪物,石版印刷 28x38cm, 1954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歌剧,石版印刷 28x38cm, 1954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展览展出囊括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坦培拉、蚀刻版画等艺术形式、创作时间横跨60年、涵盖了夏加尔艺术成熟期到晚年创作的155件作品。这些创作于1925年至1981年的作品将展现他驾驭不同媒材的非凡技艺,包括《恋人和蓝驴》(Lovers with the Blue Donkey)、《新娘新郎与天使》(The Bride and Groom and the Angel)、《紫罗兰公鸡》(The Purple Rooster)、《恋人与花束》(Lovers with a Bouquet of Flowers)、《画家和杂技演员》(Painter and Acrobat)等经典油画作品,以及极少完整展出、被艺术史家誉为经典的全套《拉·封丹寓言》(La Fontaine's Fables)系列版画与《圣经》(The Bible)系列版画。
关于爱、生命与艺术的治愈之旅
开幕致辞中,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说:“夏加尔为人类造梦也为自己造梦,他用色彩为世界人民打造出人文主义天堂”;北京银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提到:“北京银泰中心即将迎来13周年庆,这位与毕加索、马蒂斯比肩的艺术家用他斑斓的色彩为北京银泰中心的13岁生日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展览开幕现场
主办方中创文旅集团CEO秋童女士讲到:“‘遇见夏加尔 爱与色彩’是遇见博物馆严肃策展,极致运营的作品,希望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爱、生命与艺术的治愈之旅,也希望大家可以在我们的场馆中放松下来,用爱感受夏加尔绚丽的艺术世界”。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据悉,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方,北京银泰中心地处CBD核心地段,是大家所熟知的北京最高端的城市综合体之一。此次遇见博物馆·in Space的落成,也是积极响应朝阳区政府及CBD管委会号召,用国际化视角推动区域内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融合发展,打造北京对外开放、国际文化交流的时尚前沿。此次展览也获得CBD管委会的支持,成为第三届CBD艺术季中的重磅展览。
展览还将依托夏加尔的艺术作品和成就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美育教育、音乐会、专家讲座等,旨在借助夏加尔经典作品向公众传递艺术的无限魅力,提升大众艺术鉴赏力。
展期至2022年1月16日。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