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鹏城论坛首期圆满举行,近50万人次线上观看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10-18 10:11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圖片1.jpg

10月15日上午,“幼有善育”鹏城论坛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论坛活动在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顺利举行。论坛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育学会承办,第一期论坛主题为“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已有近50万人次观学习。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金依俚,深圳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处长王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国艳等出席活动。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硕士生导师张俊副教授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并作专题分享。教育部特聘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广东省教育厅督导评估专家、深圳市“十佳校长”、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姚艺作主题报告。深圳市第二轮学前教育“苗圃工程”名园长和各区学前教育教研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深度研讨。


启动仪式:创造学前教育崭新发展风貌,提高市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发展成果获得感

圖片6.png

金依俚会长在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深圳学前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创造了公办园建设的“深圳速度”,走出了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深圳路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举办“幼有善育”鹏城论坛,是深圳提升学前教育队伍素质、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行动,也是深圳学前教育先行示范的又一创新举措。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的举办将成为展示深圳学前教育历史传承、创造学前教育崭新风貌,提高市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发展成果获得感的学术盛宴。

圖片2.jpg

园长报告:小材料见大教育,看见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

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姚艺园长围绕“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论坛主题,从区域和材料的顶层设计、园本特点和总结反思三方面分享了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的经验与成效。姚园长指出要想看见儿童,区域和材料的顶层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从儿童的角度确定基本原则,区域和材料要体现儿童主体性,激发儿童主动性,尊重儿童差异性,立足儿童发展阶段性,支持幼儿发展持续性,实现儿童全面发展。二是从园本课程的角度思考区域和材料,通过区域和材料实施课程,实现课程目标,落地课程理念,支持儿童发展。

随后,姚艺园长分享了区域和材料的园本特点。区域和材料生活化,让儿童与真实的材料互动、与真实的生活联结、与真实的世界对话学习内容纵向融通,遵循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递进性规律,小中大班区域主题逐步深化,儿童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生成主题,生成新的材料;每天一次班级内小联动、每周一次班级间大联动和每月一次的年级间联动,打破区域间、班级间、年级间界限,实现儿学习方式的横向联动;儿童操作空间无边界,突破有形区域空间,激发儿童无学习可能;基于相信儿童的理念,促进儿童认知内化、规则内化、减少高控的目的,区域和材料呈现出去标识化的特点,教室更温馨、更灵动、更像幼儿的家;区域和材料研发专业化,每一份材料都凝聚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智慧和教师团队的专业力量,幼儿园潜心坚持研究三十年,小材料中见大教育,通过投放材料、观察儿童、自主设计、班级实践、现场展示、全园研讨、再次实践、传承创新的材料研发“八部曲”帮助教师探索材料价值,跟随和支持儿童成长。

最后,姚艺园长进行了总结反思,她指出“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既能遵循儿童学习特点、思维规律和兴趣需要,也能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培养目标和课程理念,区域和材料设计最终目的在于看见儿童、追随儿童和支持儿童,这亦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观摩研讨:变革论坛开展形式,创新教学习研训方式

本次论坛改变以往纯授课式的论坛形式和教师学习的研训方式,通过合作式、参与式和基于现场的研训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与会苗圃工程名园长和各区教研员作为本次论坛的学员,分成四个小组,探访小、中、大班教育现场,每位学员在参访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你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2.你最想提的一个问题是什么?3.你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参访现场,专家、园长和教研员们认真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和操作,倾听班级教师的分享和介绍,就感兴趣的问题与班级教师进行深入对话,大家都被孩子们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游戏状态感染,被班级温暖、支持性的关系感染,感受到区域和材料背后对儿童深深的看见与支持。

圖片3.jpg


研讨分享:小组深学习研讨,形成共识性学习成果

参访结束后,小组召集人组织讨论,先由每个小组学员逐一表达对三个问题的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并按共识度的高低合并同类项进行排序。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结束后,四个小组分别分享了本组学习成果:

1634521286076.jpg


三方对话:教师思考在孩子前面,行动在孩子后面


圖片7.jpg

张俊副教授和姚艺园长现场回应了学员们的问题,通过理论指引和优质经验梳理进一步支架学员的度学习与思考:

1.何保障教师通过区域与材料有效落实童学习与发展的完整性?

教师要把握重点目和学习经验的完整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如一份材料蕴含的关键经验可能是数学领域的,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还会有动作发展、情绪情感体验,在评估数学领域目标是否实现的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

2. 如何帮助年轻教师处理教师目标意识和幼儿生成活动的冲突?如老师设计材料有自己的目标,但孩子不喜欢或者没有按照老师的想法操作材料。

老师设计的材料孩子不喜欢是正常的,不必有挫败感,将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游戏的过程作为教育中的惊喜来看待,这样的教育才富有生命力和活力。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不断的互动和对话中更了解孩子,找到追随的方向。

幼儿园管理者要做教师最坚强的后盾,鼓励教师大胆地尝试,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才会有改进教育的行动。

3.在区域活动中,哪些教师行为会影响幼儿动学习?

实践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一个适用所有教育情境的白名单或黑名单,老师要以真实的、舒适的状态和孩子互动。老师思考在孩子的前面,行动在孩子的后面,时时反思自己:我是不是阻碍了孩子的主动性,幼儿园管理者也要时时反思自己:我是不是阻碍了老师的主动性,孩子天生就是积极主的学习者,只有时时保持警醒和反思,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主动性。

4.如何打造像梅林一村幼儿园这样专业的教师队伍?

幼儿园管理者要相信教师,为教师赋能,建立师学习共同体


专家论道:“善育”始于“善待”,看见儿童是善待儿童的起点

圖片8.jpg

张俊副教授进行了“‘看见儿童’与‘幼有善育’——从区域活动的开展谈起”主题分享,他指出,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幼有善育”的学前教育先行者,将“看见儿童”作为论坛年度主题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善育”始于“善待”,看见儿童是善待儿童的起点。他认为区域活动为教育者打开了看见儿童的窗口,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自我指导、自由交往,最大化地满足了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和亲身体的学习方式获取经验,支持幼儿的个化学习。但是当前区域活动仍旧存在着活动材料提供随意、教师观察引导缺位的问题,张俊教授提出教师要持续思考以下五个问题,更好地看见儿童:1.幼儿的已有经验、兴和学习需要什么?2.如何设计材料满足儿学习需要?3.对于现有的材料,它承的学习经验有哪些?4.幼儿与材料的实际互动如何?5.如何改进材料及玩法以支持幼儿获取进一的学习经验?

张俊教授对“看见儿童”的内涵进行了总结,他说看见儿童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教育者要平等地和孩子交往,倾听、包容和理解儿童;看见儿童是研究的态度,要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儿童;看见儿童是专业的解读,持续发展教师观察评估核心专业素养;看见儿童是对话的实践,教师要时时换位思考,走出自己的立场,和孩子对话、共生、共创。最后,张俊教授给园长提出了建议,看见儿童是用心投入的过程,对话交流的过程。看见儿童的教育,体现在教师的反思与创造性中,园长要让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创造的实践者。


观察总结:加强园长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学前教育内涵优质发展

圖片9.jpg

王水发副局长作为本期论坛的特别观察员,在论坛最后分享了他对论坛全过程的观察和思考。他指出论坛目的在于加强园长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学习方式创新,推动办园经验共建共享,实现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在此目的下明确了论坛的三大定位,一是质量高端,特别邀请名园、名园长、名专家参与论坛,通过市教育局和深圳市教育学会的精心组织,保障论坛质量;二是方式创新,融合现场观摩+参与式论坛、名园经验+专家视角、线上学习+线下研讨、系列论坛+年度发展等形式开展论坛;三是影响深远,通过线上直播,全市园长教师全员参与,全球共享,论坛持续举办,每年一个大主题,每期一个小主题,保障论坛覆盖面和受益面。论坛通过“聚焦一个主题、参访一个名园、分享一位名园长的实践智慧、对话一名专家、讨论几个问题、形成一些共识、促使学员学进去讲出来写下来做出来、推动全市所有幼儿教师线上学习与线下研讨”的设计安排更好地实现目标和定位。随后,王水发副局长围绕“看见儿童”主题与参与者共同回顾了园长报告、现场参访、研讨分享、专家启示等环节,重温了各个环节的核心观点和重要内容。王水发副局长认为本次论坛基本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高质量的论坛内容、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为系列论坛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为广大园长和教师们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精神盛宴。

本期“幼有善育”鹏程论坛圆满结束,但“看见儿童”之旅仍在继续,第二期论坛活动“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将于10月29日在深圳市南山机关幼儿园举行,敬请关注。

圖片5.jpg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王童 通讯员:姜丽云

摄影/摄像:见习记者 许松龙

视频:刘宇浩 王蒙歌 邓焕阳 林晓平

编辑:向丽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幼有善育”鹏城论坛,为学前教育提供深圳经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