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作为中国艺术的一张名片,闻名远扬,古瓷器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收藏之物。然而有一位古瓷“收藏家”,不但爱瓷,也将瓷器融入进自己艺术创作中,百年流转的瓷器在他的画笔中,重获新生,他就是——宿利群。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主办的“素笔珠山——宿利群绘画展”将于2021年10月20日在东方保利·时间博物馆举办。展览将展出宿利群于2016年至今创作的四十余幅绘画作品,同时还将展出其所珍爱的陶瓷器物。该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张敢担任学术主持,展期至2021年10月30日。
宿利群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科班出身的他一直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2016年,宿利群偶然结识古瓷收藏者罗国新,看到这位藏家所收藏的古瓷片,未曾有过的灵感迸发在他的脑海中,经过朋友刘姝滢的介绍,宿利群到罗国新下榻的宾馆看到了这一件件的“瓷百纳”,于是新的创作系列作品就此拉开序幕。接着,他几经辗转于景德镇,创作了大量的古瓷碎片的水墨作品。宿利群就此与”瓷”结下了深深的缘分,《宣德龙缸彩绘》等也成为他古瓷器系列代表性作品之一。
左《宣德青花行云龙纹大缸》 右《宣德龙缸彩绘》纸本水墨 180 x 98 cm 2017年
宿利群在回忆创作时说道,自己喜欢将瓷片画在画面之上,从然让观众们知晓关于这些古瓷的故事。自中国的瓷器诞生之际,残瓷便存在了,一件摆在博物馆中的精美古代瓷器的背后,很可能有几十件有瑕疵的成本被打碎,而皇家窑厂又有着十分严苛的监督机制,这些瑕疵品不可流入民间,于是在烧制的那一刻就被掩埋于地下。斗转星移,王朝覆灭后几百年的今天,宿利群将这些“残瓷”用画笔重新拼凑起来,从最初的瓷片,到后来的瓷片拼成的完整瓷器,也有完好如初的瓷器,艺术家对于瓷器的描绘越来越深入,水墨陶瓷从2016至今,已经为了宿利群艺术中浓墨重彩的一个系列。
左 宿利群创作现场 右《雍正青花缠枝西番莲象耳大瓶》纸本水墨180 × 97 cm 2019年
《雍正青花缠枝西番莲象耳大瓶》中瓶身的装饰“缠枝莲”进行细致地处理,期间还可见孔雀羽毛的图像,瓶身旁还可见一枚小小的印章,颇有趣味。画面中的这件大瓶最终并未制作出完美的成品。《正统青花人物大罐之二》这件作品虽然描绘的是青花瓷,但是宿利群对其使用了“变色”的处理手法,以黄绿色描绘瓶身,引起了观众在观画时的思考。另外宿利群还喜欢添加各种小物件来丰富画面,如《红与绿的龙纹执壶》的树叶,《北宋耀州窑宝相花唐草纹碗与灵芝草》的灵芝草。通过宿利群的笔墨,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制瓷。
《芳草留人意自闲》瓷板画32x52cm 2020年
《陶溪川的夏日》瓷板画32x52cm 2020年
如果说宿利群早期的水墨画还是“外化”之物,那么近年的水墨陶瓷则是“内化”的产物。宿利群以水墨描绘瓷器,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属一股清流。宿利群探讨的当代艺术,则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地“中国”。宿利群师从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等先生,同时又有“设计”较功能化的艺术经验,这使得他的艺术既有中国水墨艺术的恬静与厚度,同时又能与观众达成一种默契的交流。展览中的瓷板画都是近两年创作的,是宿利群探索了多年的古瓷器水墨系列的衍生,是一种新形式的尝试,用绘画上釉再经过烧制,从前以画绘瓷,而今则是以瓷绘画了,从中也可以看到宿利群对于自己创作的多维度探索。
《摩梭人家好去处》纸本水墨 61x109cm 2020年
《春江水暖鸭先知》纸本水墨108.4 × 61.8 cm 2020年
早年我国当代艺术的土壤中多是生长着国外当代艺术基因,模仿与拼接的当代艺术层出不穷。而国内当代艺术经过了多年的发育也涌现了大批的优秀艺术家。宿利群早期的水墨在用色与形式上非常丰富,描绘的对象多以风景为主,而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后,他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期创作的“黑白墨道”系列也将在本次展览中与观众见面。其中只采用了墨色与留白的表现形式,如《摩梭人家好去处》的以深浅又纯粹的墨色表现的茂盛生长的树林,《春江水暖鸭先知》则以墨色和留白表现波光粼粼的水面。在画面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中国水墨的宁静与传统的底蕴。同时观者也产生一个疑问,画家早疫情时代创作的水墨艺术,是否有更多哲思先要表达?
西夏-灵武窑刻花卉纹大罐 直径 33 cm
北宋-定窑模印莲华双鱼纹大盘 直径 31 cm
宋-金 如意行白地黑花枕 W 34.8 cm
宿利群喜欢收藏瓷器、画瓷器,在本次的展出中还特别展出了他的20余件瓷器收藏,最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西夏时期,而其中又以审美趣味最高的宋代瓷器数量见长。其中产自北宋的《定窑模印莲华双鱼纹大盘》颜色典雅,图案清晰,可以称得上为定窑之瑰宝。藏品中瓷器的用途种类可谓十分丰富,有盘、壶、罐、人物造型等,不可错过的还有10件陶瓷枕,其造型丰富多样,令人大开眼界。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