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乱象将被整治!营销号曾被曝操纵流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10-19 22:25

10月19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为切实解决账号运营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10月18日召开“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视频工作会议。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即将紧盯五类账号运营乱象,其中包括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乱象。南都记者此前多次起底微博营销号乱象,营销号明码标价操纵流量的背后,监管部门已明确表态,坚决处置恶意营销的群组账号。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网信系统开展“清朗”系列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影响网络空间清朗生态的顽症痼疾,取得积极成效。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是“清朗”系列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据介绍,专项整治行动要紧盯五类账号运营乱象,包括违法违规账号“转世”、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此外,因机构调整等原因无法注销的政务号也将予以集中处置。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乱象。网信办指出,将从严处置利用社会时事“蹭热点”、发布“标题党”文章煽动网民情绪的账号;传播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直播、主播账号;炒作明星八卦等泛娱乐化信息,引发网民互相攻击的账号;以知识传播名义歪曲解读国家政策,干扰公众认知的账号;“带节奏”操控评论,干扰真实舆论呈现的水军账号。

网络营销号是商业营销的一种手段。此前,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从营销号产业链最低级的花钱“刷粉”开始,到微博大V充当“水军”,营销号已拓展传播领域到直播和短视频等多个平台。在微博平台上,一些“大V”看似非常活跃,但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运营,而是相关团队负责,甚至卖给相关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营销号。

专家曾指出,部分营销号极具“真实感”,因为营销号所有者会从第三方视角来发布观点和分享感受。正因如此,监管网络营销号的难度很大。有律师曾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应该对营销号的“营销行为”和“为吸引流量而产生的侵权行为”进行区分。对于类似软文推广等“营销行为”,应当纳入到广告监管的统一框架内,而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

南都记者注意到,对于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乱象,此前,监管部门已有明确表态。今年5月,针对“饭圈”存在的突出乱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提到,“坚决处置这些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的群组账号,这些群组账号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操纵这些事情。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特别是对这些屡教不改的网站平台,肯定会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互联网平台治理调查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