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抽动症年轻女患者激增,研究称或与看“抽搐”视频有关

南方都市报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1-10-21 18:30

近日,一篇发表在期刊《Movement Disorders》上的文章显示,研究人员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医学研究中心观察到,新冠疫情期间12-25岁之间的女性出现抽动症的病例迅速增加,这可能与她们在社交媒体上观看关于妥瑞氏症的视频有关。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病症多于儿童期出现,患者会不自主地作出抽搐、脸部扭曲、摇头晃脑等动作,以及不自主地清喉咙、大叫或发出怪声等。

该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前五个研究中心的功能性抽搐患者人数都空前增加,“这是非常不寻常的。”比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儿童医院的妥瑞诊所(Calgary 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 Tourette Clinic),2020年-2021年接收了290个病例,而此前每年平均病例数为186。许多快速起病的患者没有明确抽搐病史,他们会迅速表现出症状,并在数小时到数天的时间里,严重程度逐步上升。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这些患者与典型妥瑞氏症患者的表现存在不同。比如,妥瑞氏症患者通常病发于4至7岁,男孩受到的影响更大。早期的抽搐症状是简单的,包括眨眼、鼻子起皱、清喉咙等;恶化会出现在青春期前,青春期后期会开始改善。而新冠疫情后出现的快速起病病例多突发于青春期,以女孩居多,焦虑症和重度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新冠疫情后抽动症患者急剧增加,背后有何原因?该研究发现,这与新冠病毒没有直接关系,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孤立,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或许是更为直接的诱发因素。

疫情发生后,心理压力上升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报告称,自己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与家庭相关的情绪困扰,居家隔离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也有患者描了症状发作与上网课压力水平增加之间的联系。

此外,更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卡尔加里系列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报告了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到与抽搐相关的视频。近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患有抽动障碍的在线视频素材,这些视频被集中在以妥瑞氏症为主题的标签下,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研究人员发现,社交媒体视频中出现的抽搐现象,与这些患者的抽搐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研究人员分析,观看社交媒体热门人物的抽搐行为视频,可能会让青少年相信,抽搐也许会促进同伴接受自己,甚至让自己更受欢迎。根据疾病建模机制,视频中抽搐行为的暴露,是在卡尔加里患者中观察到的抽搐行为的可信触发因素,但这并不表明视频是致病的先决条件或必要因素,症状出现、严重程度和社交媒体接触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调查。

治疗中,这些患者对抽搐的常规药物没有典型反应,对已被证明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也没有任何反应行为。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之下,进行个性化心理教育、启动压力管理干预、解决情绪焦虑和抑郁,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与抽搐相关的社交媒体内容接触,也被证实有明显疗效

编译/综合:南都记者马嘉璐

编辑:蒋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