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睡不醒”是病了,还是老了?睡眠监测来帮您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转载2021-10-26 20:26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提醒,白天老打盹,很有可能增加心衰风险。

腾讯医典.jpg

14年间,研究人员共分析了1140名老年人,其中76.1%是年龄在73~87岁之间的女性,并且每位老人在试验前均没有心衰等心血管病症状。

数据.jpg

研究人员以10天为周期,通过睡眠监测的方法,记录了老人白天小睡次数与时间,并通过考克斯比例模型探明小睡的长短、次数与心衰的关系。

结果发现,有86名老人在平均5.7年内出现了心衰症状;每天午睡时间超过44.4分钟,以及午睡超过2次,会大大提高老人得心衰的几率。

研究结果表示,晨间、午间小睡的时间和次数会对老人患心衰的几率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老年人要重视提高夜晚睡眠质量。


白天困困困
警惕这些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有酗酒等不良习惯的中老年男性居多。睡眠打呼噜是最典型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呼噜声很响亮但不规律,声音时断时续,忽高忽低,甚至还会因呼吸不流畅出现短暂的窒息。如此久了,患者就算夜间睡眠时间很长,也得不到足够休息,白天容易出现没精神、疲倦、瞌睡等表现。

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硬化情况相对较重,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甚至可能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加剧脑组织缺氧缺血,影响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出现打盹等表现。他们可能还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要格外注意。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减少,容易无精打采,疲倦乏力,打盹犯瞌睡。

心脏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心脏泵出的血液有近1/5供给脑组织使用,因此,心脏收缩功能对大脑代谢的影响很大。当中老年人患有心脏病时,心脏向外泵出的血液减少,大脑就容易缺血缺氧,引起精神不振、瞌睡等症状。

慢性病没控制好:如果老人白天容易犯困打盹,每天打盹特别频繁,每次都超过10分钟,家属最好观察老人是否还伴有头晕头痛、口干口渴、肢体发麻、活动不便等情况,如果伴随症状明显,一定要及时就医。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病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导致体内有害代谢物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进而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就会出现疲乏、犯困、睡不醒等症状。

慢性肾炎.jpg

慢性病.jpg



年龄在增长
睡眠也在变老

身体在变老,同时也会改变睡眠的质量,影响睡眠效率、睡眠时机。主要表现在——深睡眠品质下降,时长降低。30岁前后这种情况就已经发生了;总体上讲, 40多岁时,我们逐渐地变老可能剥夺人类60%~70%的深度睡眠;到70岁时,深度睡眠的损失高达80%~90%。

夜醒次数变多,睡眠开始片段化。这种情况有疾病和药物作用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膀胱变得无力,老年人起夜情况也随着加重。夜晚少喝水可能会缓解这种状况,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睡眠节律发生变化。你是不是也白天犯困、醒得又早?这是因为随着年纪的渐长,褪黑素的释放时间和达到峰值的时间越来越早。


想要睡得好
医生有妙招

这些事情睡前不要做:准备入睡前4~6小时都避免食用兴奋性物质,比如咖啡、茶、酒等;睡前1小时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睡前不要大吃大喝。

营造助眠的卧室环境:卧室温度适宜,控制在15℃~24℃;避免细小的“光污染”,睡前关掉卧室所有的插座;身边“滴答滴答”的机械钟不要有,这种配乐不要有。

使用适宜的床上用品:被子厚度适中,太薄和太厚都会影响睡眠;床垫软硬适中,教大家一个测试小方法:躺着的时候将手分别伸入脖子、后背、腰及臀部至大腿下面,若基本没有空隙,曲线贴合,说明床垫比较适合;枕头高度适宜,以10~15厘米为佳。

调整好情绪:睡前如果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睡眠,大家可以试试“4个7秒钟”呼吸法。第一个7秒钟,吸气并同时去感受自己的身体,从脚趾头到膝盖,胯部、腹部、肩膀、双臂、头部,每一个部位都想象它们充满活力;第二个7秒钟,屏住呼吸,想象身体逐渐安静、放松;第三个7秒钟,呼气并想象身体在慢慢释放掉所有的负面情绪;第四个7秒钟,屏住呼吸,然后重复,总共重复做7遍。

饮食调理也很重要:饮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三文鱼、谷物、绿色蔬菜、牛奶等是有益睡眠的食物;远离“睡眠杀手食物”,如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熏制、煎炸、腌制类食物。如果老人常常白天打瞌睡、很早就醒了,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通过调整眼睛接触日照的时间点,来调整睡眠节奏。比如,下午到户外晒晒太阳,充分的午后阳光可以延后褪黑激素的释放,把睡觉时间往后推;晨间做户外运动时戴上墨镜,避免一直维持早起的日程表。

睡眠障碍与高血压、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多导睡眠监测(PSG)是国际公认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诊断金标准,可为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临床诊断,为下一步开展必要的治疗做好准备。


睡眠监测有哪些作用?

  • 记录和分析睡眠,正确评估和诊断失眠:多导睡眠监测可以客观地、科学地、量化地记录和分析睡眠;可以正确评估失眠真相,并发现某些失眠的病因,如脑部病变、抑郁症、睡眠呼吸障碍、肢体异常活动动等。

  • 发现睡眠呼吸障碍:包括阻塞性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良性鼾征、睡眠窒息感、睡眠呼吸急促等。临床上以习惯性响鼾伴频繁呼吸中断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最为多见,可引起包括心脑血管病变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 确诊某些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发作性睡病、周期性肢动症、不宁腿综合症以及各种睡眠期行为障碍疾病,如夜游症、夜惊症、夜间惊恐发作、伴随梦境的粗暴动作等。

  • 确诊隐匿性抑郁症:当前抑郁症十分普遍,并常以各种躯体症状为主诉。本病在多导睡眠监测上有特殊表现,有助确诊,并可确诊器质性抑郁症。


在家也可完成睡眠监测

为使多导睡眠监测(PSG)能在更为自然的睡眠条件下进行,现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设备已经用于临床,可以监测血氧饱合度和呼吸气流等指标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初筛检查,不仅降低了检查费用,且佩戴舒适简便,在家即可完成监测。

来源: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