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之治调研|高位统筹多措并举!禅城力推义务教育扩容提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1-10-27 18:10
WechatIMG599.jpeg

把群众“呼声”变“掌声”!南方都市报2021年“佛山之治”榜单之“为群众办实事”点赞榜近日启动榜单编制和系列调研。

经前期广泛征集,南都佛山课题组已收到120多件申报案例。经过梳理发现,申报的案例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为收集群众的“掌声”,课题组遴选出80个案例将于本周内上线,在南方都市报APP和N视频APP接受市民街坊点赞。

同时,南方都市报还组织“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对具有代表性的候选案例开展系列调研。10月22日,“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开展了首场调研活动。当日“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来到禅城区,实地走访了文华小学、禅城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潮汐车道以及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深入了解其先进创新经验及做法,并进行点评、提建议。

IMG_6816.JPG

IMG_6817.JPG

佛山市禅城区面积15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33多万人。根据2020年佛山市各镇街人口密度排行,前三名均来自禅城区,分别是祖庙街道、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人口密度均超1万人/平方公里。在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之下,禅城中心城区如何满足市民对学位的需求?

实际上,在禅城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2公里上学半径”:以文华小学为圆心,半径两公里内有环湖小学、绿景小学、玫瑰小学等7家小学以及佛山市实验学校、华英学校、惠景中学等多所中学。

2021年,“义务教育扩容提质”被纳入禅城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禅城区教育局大力实施新、改、扩建学校工程,为市民提供4000多个优质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同时多渠道倾听群众的呼声,并从倾听走向制度性安排,推出共享校车、营养早餐、暑假“官方带娃”等,让群众呼声变成了掌声。10月22日,南都观察团专家组来到禅城文华小学,深入了禅城区在义务教育扩容提质上的先进创新经验和做法。


建学校、增学位:

提供4000多个优质公办义务教育学位

10月22日上午,南都观察团专家组的车辆从禅城中心城区的岭南大道,一直驶入文华中路。打开手机地图,专家组成员就能看到,附近周边有“老牌”名校佛山市实验学校、华英学校、环湖小学等5所学校,还有刚建成在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的文华小学,也就是本次调研的目的地之一。文华小学位于文华中路东侧、绿景三路南侧,总投资额约1.44亿元,用地面积约1.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8万平方米。

在寸土寸金的禅城中心城区,如此花大力气建设学校,是如何做到的?南都观察团专家组带着这样的疑惑下车寻找答案。面对着专家组“灵魂式拷问”,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临生感慨:“比登天还难!没有政府‘一把手’牵头,是解决不了的。”

王临生进一步解释当中的“难”,“文华小学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市场,通过拆除市场才建起来的学校。在禅城中心城区只有通过‘拆’才能腾出空间建新学校。而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腾出空间,谈何容易!因此,新建学校项目,都是区委区政府的‘一把手’工程。”

近年来,佛山市户籍人口快速增加,禅城区义务阶段学校在校生快速增长。为了解决区域适龄儿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有所教”,禅城区大力实施新、改、扩建学校工程,想方设法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建学校、增学位”被纳入禅城区政府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2021年9月,禅城区文华小学、东华里小学、澜石中学(重建)、紫南小学(新建综合楼)4个公办学校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为禅城市民提供4000多个优质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学校快速完工交付使用的背后,是禅城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资源,多渠道推进学校建设的结果。

除此之外,佛山四中附属学校、佛山市第九小学新校区、罗南小学教学楼、启智学校(第二校区)改建等4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明、后两年投入使用。而佛山市第二中学附属学校(绿岛湖学校)、南庄中学附属学校(凤翔湾学校)、铁军小学东校区新建以及下朗小学扩建等也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工。“为了这些学校项目的顺利推进,禅城区教育局专门开设了教育建设办公室。”王临生说道。


强服务,暖人心:

推出营养早餐、共享校车,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

文华小学2019年12月动工建设,今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规划,未来将设置24个教学班,新增1080个学位,今年9月则设置4个班,有约180名一年级新生入学。

南都观察团专家组在该校的校长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各个功能场室。“文华小学通过柱网的调整和集约式的建筑布局,挖掘尽可能多的教学空间。”文华小学校长邹云慧介绍,其中,顶层和综合楼内配置标准的音乐、美术、舞蹈、信息、科学等专业教室,还设有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电视台、室内篮球场、乒乓球馆、武术馆等。

DSC01465.JPG

文化小学室内篮球场

在调研过程中,有专家作为家长就特别关心学校是否配有饭堂。“学校配有饭堂,在开学前针对家长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高达83%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早餐。”文华小学校长邹云慧表示,针对家长因时间紧、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早餐问题,学校开设了营养早餐。

“解决群众的困难、回应家长的呼唤、满足学生的期盼”,这是禅城区教育局开展教育服务工作一以贯之的宗旨。据介绍,今年5月以来,禅城区教育局在区公办小学以试点先行的方式提供学生营养早餐(课间餐)服务。截至2021年9月底,禅城开设营养早餐(课间餐)的学校共24所(占全区1/3以上),惠及20000多名小学生。王临生表示,提供营养早餐服务,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学生吃得更饱、吃得更好,睡眠时间也更充足,同时,也帮助解决了家长为孩子准备早餐的“烦心事”。

同时,为了减少校园周边拥堵的问题,让孩子安心上学、家长安心上班,今年上半年,区教育局联合区公安、交通、环保等各有关部门,推动共享校车在亚艺片区正式试点运行。半年来,共享校车运作顺畅,学生乘坐校车的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用私家车出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辆数量减少,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在亚艺片区试点基础上,今年9月新学期又增开了河滘小学、吉利小学、梧村小学、杏头小学、醒群小学、溶洲小学、南庄中学、实验中学等学校的禅城共享校车线路,解决了跨片区借读生上学的交通难题。目前,禅城共享校车共投入24辆专用校车,服务13所学校,开通运营班次53班,乘车学生达1470人。

环湖片区共享校车投入使用.png

禅城共享校车共投入24辆专用校车,服务13所学校

在调研过程中,南都观察团专家组都有相同的感受:禅城区提供的服务太贴心了,大力解决了家长们“急难愁盼”的问题。但从提供营养早餐,解决学生吃早餐的问题,到推出定制共享校车,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到底禅城区教育局是如何收集群众的需求与呼声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博士彭林提出这样的疑问。

对此,禅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在收集民意上有两大渠道,一是每年全区都开展教育满意度调查;二是各所学校会召开家长会,专题调研,了解家长的需求。


专家说:

教育实力是一座城市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高层次人才十分关注一座城市是否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配备优质的师资等问题。而文华小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高标准建设的,甚至能跟国外大城市的学校相媲美。可见,禅城区在推进“义务教育扩容提质”上的“决心”与“魄力”。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胡光霁


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前提是提供多元化收集民意的渠道,听到群众的呼声与期待。禅城在收集民意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也十分“给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博士彭林


统筹:裘萍、何惠文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刘钰滢

拍摄:南都记者 陈斌颖

编辑:刘钰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改革新举措,褒扬创新行动力:“佛山之治”发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