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呼声”变“掌声”!南方都市报2021年“佛山之治”榜单之“为群众办实事”点赞榜近日启动榜单编制和系列调研。
经前期广泛征集,南都佛山课题组已收到120多件申报案例。经过梳理发现,申报的案例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为收集群众的“掌声”,课题组遴选出80个案例将于本周内上线,在南方都市报APP和N视频APP接受市民街坊点赞。
同时,南方都市报还组织“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对具有代表性的候选案例开展系列调研。10月22日,“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开展了首场调研活动。当日“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来到禅城区,实地走访了文华小学、禅城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潮汐车道以及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深入了解其先进创新经验及做法,并进行点评、提建议。
10月22日下午,当“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的车辆从张槎一路驶入大富北工业园,呈现在专家组面前的是一个正在“蜕变”的工业园:左边是被蓝色围栏围起来的低矮破旧单层厂房,而右边则是正在建设的高层厂房,而道路的另一端则是已经建成的3栋11层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厂——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
从残旧的低矮厂房“蜕变”为标准化的高层厂房后,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项目的物业租金翻了8倍,让村民们尝到了村改红利。效益增长8倍,大富村村改做对了什么?村改又如何促进当地针织产业升级发展?“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走访了大富北工业园,深入了解华南科技产业园的蜕变,以及张槎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破难题,迎新机:
推进一级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园统一规划开发
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的前身是大富北工业区,位于张槎街道张槎一路北侧、华富北路两侧,总占地面积约226亩。原来产业园内多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成的低矮砖混结构厂房,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之后、消防安全隐患大,与现代化城市极不兼容,迫切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然而,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地块原来的权属就有村经联社、同大经济社、伟大经济社、广大经济社、联二经济社、领大经济社会六个单位,而各单位所占的土地面积及位置、物业数量及折旧情况等都存在差异,如何合作开发,哪部分优先开发,开发期的租金缺口,新物业租金增额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前面。那如何破局?
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效果示意图
“首先是花大力气做通多个村民小组的思想工作,将工业园区中的插花地、不规整土地整合起来,固化权属,按比例分配。”大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启镰介绍,在此基础上,大富村推行一级经济体制改革,开创张槎乃至禅城村级一级经济的另一种模式,并借此在园区开发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招商,为改造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富村的村民小组为什么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进行整合,统一开发?听完大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启镰的介绍后,“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提出了这样的疑惑。谭启镰笑着给专家组算了一笔“经济账”:“改造后可出租物业提高到9万平方米,整体收益与改造前相比,收益升到1600万元左右,是原来的8倍。”
目前,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区共分为四期,其中一期已于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可以完成封底。按照此前规划,园区定位高端科技装备主题园区,发展壮大张槎智能制造产业。
加紧建设中的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区
“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组现场走访看到,一期项目现已建成3栋11层工业厂房,崭新的厂房楼墙上已经挂有“醒目”的企业招牌:广东世必达物流有限公司。而厂房门前大货车来回不断地进去,工人们正在忙碌卸货,好一番繁忙的景象。
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的厂房
据介绍,一期项目成功引入了广东世必达物流有限公司,通过搭建电子现货交易、物流配送,质量检测、产品营销、品牌推广于一体的一站式第三方电子交易何服务平台,拟打造广东世必达棉纱供应链金融中心。
谋布局,造空间:
着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
“织梦小镇”是张槎对外的一大名片,历经40年发展,张槎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纺织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针织产业集群基地、全国最大的纱线交易聚集地和最大的丝光棉面料及丝光棉T恤的产业基地,集聚针织服装企业5800余家,从业人员约7万人。
尽管张槎拥有不少优势产业,但城乡发展不平衡、村级工业园建设与发展需要不匹配等问题,成为张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作为佛山市少数几个千亿工业大镇之一,张槎街道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成效直接影响工业的转型升级。为此,张槎街道拿出前所未有的“魄力”,按照村级工业改造+旧村居连片改造、产业保护区范围内村级工业园“工改工”两种路径推动村改工作。
目前,大富村的改造经验已经带动了工业区相连的周边村加入到改造提升的行列中来。下朗村里的纺织企业众多,涉及纱线、面料等上下游环节。目前,该村正联手国内纺织装备、纺织贸易巨头中国恒天,打造针织产业的现代化交易平台和中转库。在不远处的古灶村,由广东亿锋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南创谷协创中心——亿锋物联网设备智造产业基地计划今年开工,该项目占地7.3万㎡,建成后将具有研发、生产、办公以及社区配套等综合功能。
被称为“硬骨头”的村改,为什么在张槎可以顺利推进?据介绍,为了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张槎制定了三大措施。一是成立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采取街道书记、主任双组长负责制,精准配置多个专责工作组,建立齐抓共管的共同责任机制,拆建并举,配合分工,无缝对接。
其次,出台《张槎街道村级工业园“工改工”财政奖励扶持方案》,最高奖励50万元/亩,大大刺激村集体提升改造村级工业园“工改工”的意向。正在草拟的《租赁农村集体物业和村级工业园的产业指导意见》,知道村集体物业招入驻企业仓储比例不得高于40%,为优质产业项目留空间。
同时,张槎探索出具有张槎特色的“边拆边招边建”清拆+招商模式,清拆、招商、建设同步进行,高效、快速腾笼引凤,推动“工业上楼”。
专家说:
在参观大富村村改项目后,有四个很深的体会与思考:一是整个项目的规划、开发的过程都是十分尊重民意,有一个民主决策的过程;二是项目建成后,在招商的过程中要注意风控,把目光放得更远,要招大商、招好商;三是,张槎街道要认真总结大富村的村改经验,思考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进行经验推广;四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工业园改造实际上与城市更新也有着紧密联系。通过社区微改造、片区微改造、工业园整治提升,禅城整个城市的面貌将得到全面提升。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谭国戬
大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启镰曾经做过企业,懂产业发展,也经营过企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大富村村改项目的成功,部分原因在于选择了这么一位既懂产业经营,又有管理经营的村干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博士彭林
统筹:裘萍、何惠文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刘钰滢
拍摄:南都记者 陈斌颖
编辑:刘钰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改革新举措,褒扬创新行动力:“佛山之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