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供应链“卡脖子”,元气森林花了55亿元自建工厂

南方都市报APP • 商业消费
原创2021-10-28 19:40

为避免“原料卡脖子”,元气森林斥资自建工厂。

近日,南都记者注意到,元气森林对外表示,该公司“超级城市群+自建工厂”战略初步完成,在两年时间内,元气森林耗资55亿元,完成了5家自建工厂的初步战略布局。业界认为,自建工厂意味着元气森林正在突破供应链的“卡脖子”情况。

南都记者注意到,从2019年起,元气森林开始布局的“5大超级城市群+自建工厂”全国战略,分别在安徽滁州、天津西青、广东肇庆、湖北咸宁及四川都江堰选址建厂。

其中滁州、天津及肇庆的工厂已先后投产。元气森林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五大工厂分别对应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5大城市集群,重点对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川渝、两湖中南地区市场。

业界看来,此前元气森林属于主要依靠代工合作的轻资产饮料公司,但在自建工厂后,则意味着该公司“由轻转重”,对于该公司而言,增加重资产布局,实际上是完善供应链布局,避免生产线“断供”问题。

“我们还很弱小的时候,根本没人关注我们。但当我们发展起来之后,才发现供应链背后的博弈无处不在。”元气森林生产中心总经理李炳前坦言,在饮料行业中部分“巨头”的压力下,2018年至2020年,元气森林曾多次遭遇供应商“断供”。

“因为这些原因,元气森林在2018年营收才2亿规模的时候,毅然决定第二年投入10亿元建第一家工厂。这个价值10个亿的决定,原本预备用两个小时来讨论,最终花了不到五分钟就做出了最终决策。”李炳前说。

据南都记者了解,元气森林自建工厂的背后,是饮料行业内供应链竞争的必然结果。

截至目前,包括可口可乐、百事等多家碳酸饮料巨头,均具备从上游原料到下游产品生产的完善供应链体系,这也使得相关公司对原料以及市场具有较强的议价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供应链的完整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以前的包装、价格、渠道、产品、团队、体系已经转变为供应链完整度的比拼。“网红品牌或传统品牌,崛起的背后往往都拥有强有力的供应链作支撑,以免陷入昙花一现的局面”。

不过,南都记者也注意到,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原料等成本上涨,导致包括饮料行业在内的供应链体系也受到较大的挑战。例如目前0糖饮料使用较多的赤藓糖醇,今年4月个别主要厂家报价已高达36000元/吨,近期回落至约为25000元/吨,但仍较春节前上涨超50%。这也导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以及百威等多家巨头对产品进行调价。

针对未来元气森林在布局工厂后的发展,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记者 贝贝

编辑:贝贝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