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十月,春华秋实。
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佛山顺德,迎来的不仅是秋天的收获,更酝酿着新一轮的耕耘。
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顺德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报告指出,过去五年,顺德坚持工业立区战略,建成万亿工业强区,在全国市辖区中工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如今,站在“万亿”征程的新起点,“改革先锋”顺德自我追问:如何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积蓄发展后劲?如何从“两家一花”等传统产业中催生新经济、开辟新赛道?如何解决不城不乡、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如何再燃激情、求新求变、挺立潮头?
这次大会,不仅为顺德找到了“时代之问”的答案,更绘就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蓝图。
改革在路上,且看顺德未来。
在时代大考中,顺德交出一份份优异答卷。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593.6亿元,过去五年年均增长6.7%。连续十年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连续十二次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称号。
顺德创造了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奇迹,在大地上写下一部创新发展的改革史。而今如何继续领跑,顺德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创新、再燃激情。
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顺德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继续先行一步、作出示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动 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全面提升顺德在大湾区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对此,顺德明确提出五个“先行示范”。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行示范、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示范、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先行示范、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在干部担当作为上先行示范。
在蓝图之上,更加清晰的是路线图。
首先是顺德的“当家”功夫:产业。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顺德实施产业“六大倍增”计划,全面夯实制造业强区基础,用5-10年时间,将顺德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城市。
再燃干事创业激情,顺德的目标都是实打实的具体数字,挂图作战。产业“六大倍增”计划,要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超4个、力争百亿级企业超20家、力争数字化示范工厂超100家、力争上市企业数量超75家,实现工业厂房建筑面积翻一番、力争高层次人才总量超5万人。
科技创新同样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顺德将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开展核心技术 攻关,同时,探索在横琴建设国际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中心,主动对接广深港澳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而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顺德还将深入推进四个“一流工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顺德发展新蓝图中,新一轮城市大建设是浓重一笔。
顺德坚持“双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包括继续做强中心城区,打造对接深港珠澳、面向2050的南部都会中心。以及全面做活做旺佛山新城,打造辐射广佛重点城区、综合实力强劲、富有活力和带动力的北部都会中心。
在顺德,城市建设不仅是有形的空间,更有“无形”的文化底蕴,“全球美食之都”城市超级IP、功夫小镇、粤剧之乡、 龙舟之乡、千年花乡等城市名片,让这座城市更具亲和力和烟火气。
高质量发展,推动的不仅是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更是美好的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
在分组讨论中,多个代表团还在热议着一个关键词:水。
顺德大小河涌近1000条,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2.6%。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顺德如何凭借“水”的天然优势,来提升城市魅力?
未来五年,顺德将重点开展水环境治理大会战,实现水清岸绿、长治久清。在水环境治理的同时,更要打造水韵凤城、魅力水乡,全域构建 10 分钟亲水生活圈。以“水”为媒,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打造美丽中国标杆,从而实现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
蓝图已绘就,顺德再出发。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胡嘉仪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编辑:路漫漫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改革创新、再燃激情!聚焦顺德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