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冬奥会“气氛组”广东成员:将展示中国元素丰富观众体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11-03 17:34

在“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赛事测试活动冰球比赛现场,马志芳戴着耳麦站在观众席后方的操作台,提起十二分注意力,踩准每一个时间点向播报员、现场DJ、现场音视频导播、灯光师等各个岗位输出指令。各个岗位准确无误向现场传递视听觉特效,让原本冰冷的赛场变得像一个绚烂的竞技舞台。这样的体育展示工作,也被称作赛场上的“气氛组”。

马志芳是国家体育馆体育展示副经理,负责冬奥会冰球项目体育展示的部分统筹工作。来自广州的她今年30岁,已涉猎体育展示行业11年——2010年在广州体育学院上学时,她担任了广州亚运会花样游泳比赛的现场播报员,自此与体育展示结缘。之后,她参与了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以及第14届全运会等多个大型综合性赛会以及诸多单项国际性赛事的赛场工作。

近日,马志芳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的采访。她表示,每一次工作都努力让赛场变得更像舞台,让运动员和观众有更丰富多元的现场体验。她还透露,在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冰球赛场,音视频、灯光投影将出现丰富的中国元素。

微信图片_20211102172214.jpg

对话马志芳】

南都: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体育展示这份工作?

马志芳:说来我接触这一行有11年了。2010年我还在广州体育学院上学,当时正逢广州举办亚运会,我报名参加了花样游泳项目的中文播报实习生,那是第一次接触体育展示这个行业。后来我在这个领域的工作逐渐涉及双语解说、导演和制作人等岗位,2013年南京亚青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7年天津全运会、2018年NHL中国赛、2019年国际篮联男篮世界杯赛,以及前段时间在陕西举办的全运会等大型赛会,我都有参与。

南都:“体育展示”这份工作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有些陌生,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马志芳:“体育展示”这个词来源于英文的“sports presentation”,这个词大家可能很少听到,但它与观众的现场体验息息相关。这项工作直接面向观众和运动员,通过播报员的播报,你可以直观感受到比赛的紧张刺激,中场休息时,观众也可以沉浸在欢快的互动环节中,融入整个赛事的氛围中。

所以“体育展示”可以理解为对整个体育赛场的包装,让赛场更像一个舞台。有人说我们是赛场的“气氛组”,我觉得这个比喻很贴切。

南都:你们具体如何“搞气氛”?

马志芳:我们的工作贯穿整个比赛的赛前、赛中和赛后。比赛前,现场音视频、播报内容、现场DJ、灯光都在这个阶段起到暖场作用。

体育展示对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因为我们不仅仅服务观众,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竞赛。现场的播报声音将直接推动比赛的进程,比如宣布运动员入场,宣布比赛开始,比赛过程中过的比分宣告和判罚信息宣告等。

这就对播报员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团队的双语播报员是中国传播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在不同阶段播报信息时的语音语调会根据赛事进程有所调整,比如宣布运动员入场和介绍运动员名单时的播报,与赛前的观众服务信息播报语气一定是不同的,这也能有效地带动整个比赛的氛围。

现场DJ也是增强竞技感的一个重要元素,他们要在选手得分、失分、局间休息等时间点准确无误推合适的电子音效。

不仅是播报员和现场DJ,现场音视频、灯光等所有元素都在带动现场观众和运动员的情绪,并且会随着比赛的进程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激烈,逐渐把比赛推向高潮。

南都:你所带领的团队参与过多类项目的体育展示,这是你们第一次接触冰球项目吗?

马志芳: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冰球项目,但是团队有些成员没有接触过,冬奥会作为奥运级别的赛事,冰球比赛的规则和其他一些商业赛事略有区别,所以对于整个团队来说也需要系统学习和了解。

体育展示除了竞赛部分,其他元素都是相通的,面对不同类型的比赛,对团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比赛规则。

在接到冬奥会冰球项目后,团队在准备的初期,就要在比赛规则上下功夫。我们请来业内专业人士,教我们读懂比赛中得分、失分、犯规和判罚等重要知识点,学习裁判的手势,并且在团队内部进行考核。

我们算是比赛信息的一个出口,肯定不允许出错,比赛中只有快速读懂场上环境、裁判手势,才能准确、无误、及时地向观众传递比赛信息,这很考验现场导演、播报员、DJ等多个岗位。

冰球比赛在国内相对比较冷门,对我们来说也是较为新鲜的项目。作为从业者,我们一直保持在学习的状态,之前参与全运会女子足球、沙滩排球等比赛,也同样要系统地学习比赛规则。

南都: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你们目前做了哪些准备?

马志芳:目前为止,冬奥会的体育展示已经进行了四次全流程全要素演练,除了通用的体育展示知识学习、竞赛项目知识理论学习、分项目的实操演练之外,还对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准备好紧急预案。冬奥组委十分重视体育展示的全流程全要素演练,比如10月份刚结束的演练,就请来冰球的专业队伍来现场打比赛,全方位模拟真实赛场的情况。

冰球比赛的速度和进程太快了,赛场瞬息万变,那个球只有拳头一样大小,参赛选手又特别高大,我们在工作台一方面需要关注现场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需要“死盯”着工作台预监屏幕上球和裁判的动态。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容一点马虎。在比赛进行到局间休息时间,还需要快速寻找现场观众进行局间互动,时刻将现场气氛保持在一个高位燃点。

南都:怎么保证你们的工作进程与竞赛是“同频”的?

马志芳:像冬奥会这种大型赛事,会提前给到一个竞赛运行时刻表,我们会根据这个时刻表撰写整个团队工作的流程单。

赛前、赛中、赛后每一个体育展示的环节,都仔细写在这份流程单上,时间具体精细到分,甚至到秒。这样才可以保证与竞赛的流程完全吻合,比如比赛前的热场环节要刚好卡在比赛正式开始前的某一个时刻,做到不提前结束以免出现冷场,也不会耽误比赛准点开始

微信图片_20211102172228.jpg

团队工作流程单精确到分钟、秒。

南都:你们在北京冬奥会的现场工作将展示哪些特色?

马志芳:首先,电视直播有延时,但现场体育展示一切都是正在发生的,容错率极低。对于观众来说,现场观感往往比电视直播更加激烈,观赏性也更强。

再有,中场休息时间电视直播可能就插播广告了,但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是另一个重要的时间区块,观众还在现场,绝不能让场子冷下来。

我们会把最有趣味性,以及展示主办国特色的元素展现出来,让全场沉浸在富有中国风的氛围中,音视频、现场音乐,以及灯光投影都会出现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到时吉祥物、志愿者也会带动全场观众一起做“人浪”。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测试活动和演练过程中没有观众,赛场只有暂时没有工作任务的一小部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观看,演练过程中如果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跟着现场的DJ和主持人一起参与互动,那我想到正式比赛也不会冷场。

我们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与观众的反馈成正比,我们每一项工作都在努力让他们情绪高涨,有更丰富多元的观赛体验,有时候他们自主与我们积极互动,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在我看来,观众不仅仅是来现场看比赛的,他们也是这个赛场的一部分。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黄小殷 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助力北京冬奥会
热点人物访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