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作家霍香结携最新作品《铜座全集》解读小说的变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11-07 13:46

11月6日下午,《铜座全集》作者霍香结、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作家王威廉与广东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世宾齐聚方所广州店,与读者听众一同分享了《铜座全集》的创作理念和风格。这部小说为何被称作“全集”?它对小说现有秩序发起了怎样的挑战?其突出贡献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家霍香结的创作世界。

活动海报.jpg

分享会海报

盘桓在华语文学上空的幽灵

借用《铜座全集》腰封上的话来总结霍香结的创作:他是《灵的编年史》的作者,集众多异名于一身的整体性作家。《铜座全集》是一部改变了小说写法的大成之作。

先锋作家霍香结是近十年来华语文坛崛起的新星,他致力于非线性华语实验文学的创作,坊间称其为“盘桓在华语文学上空的幽灵”。十年前,他的第一部长篇《地方性知识》入围并角逐茅盾文学奖。2017年《收获》长篇专号冬季号刊发霍香结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灵的编年史》,这部空前复杂且先锋的小说文本引发一系列讨论。《铜座全集》是霍香结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共80余万字,历时20年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上市。该书是一部典型的非线性作品,以桂林北部地区山脉中某个村庄为原型,虚构了文学故乡“铜座”。作者综合写作方法,并在田野考察掘进中,让“铜座”村获得了恒久的鲜活之力。

霍香结.jpg

霍香

铜座:“虚构的”文学故乡

谈到作品中虚构的文学故乡“铜座”,作家王威廉从“何为小说”的写作原则和写作理念入手,通过说明小说作品虚构性的特点,赞扬了这部作品的写作理念,“铜座”不仅是桂林北疆山脉某个村庄的原型,更是寄托了霍香结精神世界的创作之地。而“全集”,则是霍香结的一种写作意识,包含了对早期作品的延续。

霍香结则形容《铜座全集》更像是一部学术著作。这部小说浓缩了他鲜明的个人色彩和语言风格,在文学的平行宇宙中,呈现出与现实世界联系更为紧密的精神世界。霍香结借助其广阔的视野,他从自己的写作习惯出发,把自身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文学观念融入到小说文本当中,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使这部本质上是虚构作品的小说语言更具学术性,给读者带来别具特色的阅读口感。

800x534_6186a622b1535.jpg

霍香结分享创作经验

800x534_6186a625e43a2.jpg

嘉宾交流

800x485_6186a624809b0.jpg

分享会现场

“不可思议”的他做了“不可能”的事

与《铜座全集》同为非线性小说的《灵的编年史》是霍香结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此书的风格既是“小说神学”的,又是“政治神学”的。基于此,在场嘉宾世宾回忆起初见霍香结时的模样,“穿着长袍,感觉神神叨叨的,诗歌理念跟我不是很一致”。正是这么一位“神神叨叨”的神学写作倡导者,在《铜座全集》中给读者带来了别致的“景观”,诗人世宾说:“小说的文本富有景观,而小说的作者更是一个景观”。

谈及霍香结的为人与性格,世宾认为先锋诗人海上的概括最为准确,海上曾评价霍香结:“这个人不可思议,写出来的东西不可思议,又想做不可能的事情”。“不可思议”和“不可能”,霍香结在作品中留下了一个谜、一个难以捕捉的世界,但他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铜座全集》展现了霍香结巨大的能量和气象,作品通过二十余年的修剪,慢慢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他创造出了一个异于常人观念的世界,更走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谢有顺表示,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勃勃雄心,霍香结要创造出一个地方,一个“从无到有”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的背后有借鉴的元素,但他凭借着“无中生有”的巨大创造性,在文学的平行宇宙中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共存的“铜座”,并且试图把现实中“铜座”的一切都放进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写作的雄心,体现出霍香结是一位为当代文学作出贡献的好作家。

微信图片_20211106190537.jpg

霍香结分享创作经验

以铜为鉴,书写地方谱系

“铜座”是小说的主角,谢有顺认为《铜座全集》属于杂体文学的范畴,作品既包含故事片段,还含有思辨性论文式的内容,是一个作者关于地方本身的思考,书写了地方的谱系。

而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不乏以人物及故事为主角的写法,唯一缺乏的是以思想和知识为主角的文学创作。霍香结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地方,并且是在知识层面上构建起来的,具有普泛意义。谢有顺还提到文学写作需要遵循“经世之道”,“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需要胆识的”,霍香结的创作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回归,是一种伟大的文学不受限制的胆识。谈及小说内容,谢有顺指出“回归自然”是霍香结写作的兴奋点,“铜座”里的鸟兽虫鱼在他的笔下书写出了有知识有思想的地方谱系。

800x534_6186a6c84aa78.jpg

现场嘉宾用方言朗诵作品

800x534_6186a6c7beccd.jpg

现场嘉宾用方言朗诵作品

打破壁垒,铜座时刻

一座村庄是一片疆域,是一个时间运行的国,也是风云际会、人员翻卷的舞台,写下来就是一部流动更替的《史记》。霍香结的雄心显然更迈,他不仅将一座村庄当成史志的载体、时间的场域,更将一座村庄当成一个不朽的人,一本囊括万有的书,这个人、这部书就是眼前的《铜座全集》。霍香结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他的创作心路历程。写作《铜座全集》,实际上是他想远离城市,回归自然的举动,他试图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生活一年。《铜座全集》的初稿大概在十年前就写完了,那时的霍香结,每天行走于自然之中观察动植物、记录花期。在田野考察中,不断更新自然知识架构,诞生感性的材料,演变为文本中的一部分。在作品完整呈现出来之前,霍香结投入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最终打破壁垒,铸就铜座时刻。

微信图片_20211106190532.jpg

霍香结签售现场

在变构中展开先锋文学创作之路

“先锋”文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意为探索、实验、反抗,实现从原有秩序中突走。现在的文学基本上很少谈论到这个词了。而文学之于人的心动,是它的可能性永远没有穷尽,这种无限的可能性使得一代代作家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方式,持续发挥人类和世界往何处去的猜想,这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在霍香结身上能看到他无法穷尽的可能性,他总是另辟蹊径,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之路。

谢有顺还表示,文学家最好能写出三本书:一本畅销书,一本禁书,还有一本是只有自己看得懂的书。霍香结的先锋性,体现在“我想写一本我想写的书”,体现在“我想写一本大家读不懂的书”,体现在“我想写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书”,虽然霍香结“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写成什么样”,他的胆识和勇气全是了什么是真正的先锋。霍香今天的探索也许是孤僻的,但他的坚持也许会造就日后的经典。至少他已经做到了大多数人都完成不了的事,写好了一本自己真正想写的书。

微信图片_20211106190527.jpg

霍香结签售现场

文学为什么生生不息,是人们的生命不愿意被压制和简单化,生命原有的张力在创作中寻找出路。霍香结在《铜座全集》中创作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日常相异,却又高于日常,在日常生活之外重新构建了一个新世界的道路。在“铜座”这座博物馆中,提供了一个生命栖息的地方。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谭婉莹

编辑:朱蓉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