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蔡瑞守护故宫的第7年,作为北京市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的政治指导员,他正带领消防队员们延续着故宫半个世纪“零火灾”的奇迹。
2002年入伍,14年调任故宫特勤站,蔡瑞经历过3000余次灭火救援的洗礼,完成了近千次重大消防安保任务,11月4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8人。
蔡瑞 汉族,37岁,中共党员,北京市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政治指导员,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勇当故宫文化瑰宝“守护使者”,参加3000余次灭火抢险救援任务,带领指战员完成近千次重大消防安保任务,续写故宫半个世纪“零火灾”消防奇迹。
这不是蔡瑞第一次获奖,他先后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还获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你身上的哪些品质使你获得了这么多荣誉?”被南都记者问及这个问题,蔡瑞的回答只有一个词:感恩。
蔡瑞在工作中。
40秒出警,6分钟赶赴现场
“快”,是消防救援的生命。
消防队员们全天候随时做好出警的准备,一接到火情,他们的响应时间按秒计算。为了快速赶至火灾现场,消防队员都是先跳上消防车,再着装。
2015年11月的一天下午,故宫附近一栋居民楼地下室发生火灾。接到总队指令后,蔡瑞和20多位消防员迅速响应,40秒内消防车出动,6分钟后出现在火灾现场。
灭火首先要找到着火点,但这次的火灾对蔡瑞来说,着火点特别难找。
“我们到现场之后发现地下室冒出滚滚浓烟,杂物特别多,根本看不清”,蔡瑞回忆称,发生火灾的地下室特别深,房间也很多,到处都是烟雾,温度特别高,消防员们分成几路,从不同的入口寻找地下室的突破点。一拨消防员从地下室外面破拆铁窗户,另一拨消防员从楼道攻入地下室,还有一拨消防员从地下室露出的半截阳台往里攻。
蔡瑞和队员们弯着腰,摸着墙,背着沉重的呼吸器,一边用水枪掩护一边搜救,通过测量烟雾的温度,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排查着火点。
终于,在最后一个屋子,队员们成功找到了着火点!火灾被及时扑灭,没有人员伤亡。
蔡瑞回忆说,那天的地下室温度特别高,烟雾特别大,消防队员们不得不反复从地下室回到地面换呼吸器。
蔡瑞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荣誉,这次的救火行动,他和另一位班长一起立了三等功。
蔡瑞和队友们一起守护着故宫的消防安全。
故宫的“守护使者”
谈起故宫,这个他7年来日夜守候的地方,蔡瑞打开了话匣子。“故宫的消防史,从明朝起就有了,当时是御林军负责故宫的消防工作”,蔡瑞介绍,早在明清时期,故宫就有“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的防火传统。如今,这套承载自古代的消防体系仍为蔡瑞和他的队员们沿用。
冬季,他带领指战员冒着严寒,在结冰的河面每隔数米凿出一个冰窟窿,确保危急时刻可以就近取水;夏季,他带人往太平缸里注水,作为扑救火灾的“第一桶水”;春秋两季,蔡瑞和队员们会对各宫殿屋顶及院落的杂草、落叶及时进行湿化和清理。为的就是确保故宫消防的绝对安全,不留丁点火灾隐患。
故宫共有殿宇宫室8728间,蔡瑞带领指战员走遍了每一个角落,对用火用电、消防设施进行全天候、无缝隙、不间断巡查。为了做到不漏“死角”,他加大巡控频次,带领指战员坚持每天凌晨分区域检查。逐一检查保养168个消火栓以及3100多个灭火器,为每个宫殿量身制作了火灾扑救预案,把防控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如此之大的故宫,蔡瑞是怎样做到对细节都了如指掌的呢?蔡瑞坦言,他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下了“笨功夫”。
2014年,蔡瑞初到故宫特勤站,成为故宫“守护使者”的一员。600年历史的故宫,是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之一,消防安全是故宫的命根子。但同时,故宫院落地形非常复杂,殿宇结构纵横交错。他意识到,保护故宫的第一步是要先了解故宫。
“刚到故宫的时候,我带着队员在故宫四处调研,到处走到处看。开放的地带就直接去,没有开放的地带就先预约,再进去看看有什么情况”,为摸清故宫的“地形”,蔡瑞和队员用脚步丈量了故宫的每一处院落。
故宫特勤站的通信班还绘制了“故宫消防作战图”,从建筑方位到整体结构、从重点部位到水源点位、从消火栓管径到消防车道路线,都精确标注,为每座宫殿扣上安全防护的“金钟罩”。
蔡瑞和队友们守护着故宫的消防安全。
祖国“心脏”的守夜人
由于辖区地处祖国“心脏”,蔡瑞参加过许多次重大活动。2015年的“9·3”大阅兵和2019年的国庆70周年大阅兵,他都在现场负责消防安保。
观众眼中持续几小时的阅兵式,消防队员要提前100天开始做消防安保工作。为什么要提前100天?蔡瑞说,因为工作量特别大,要做的事情特别多。
2019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式,蔡瑞24小时驻守转播屏幕操作间,在40多度高温炙烤的环境中连续奋战了117天。
蔡瑞介绍,阅兵前100天,他带领队员熟悉周边单位、调研水源、完善预案、演练演习、器材维保、执勤培训……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也就到了阅兵的日子,从彩排预演到正式阅兵再到晚上联欢活动圆满结束,消防队员们在点位上一待就是二三十个小时,被称为祖国“心脏”的守夜人。
蔡瑞和队友们在执行任务。
童年电影萌发军营梦
11月4日受表彰的8位英雄模范,有2位已牺牲在工作岗位。消防工作向来是高危工作,蔡瑞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消防指战员?
蔡瑞说,当消防员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理想主义的感召,自己的军营梦源于童年时看过的几部影片。
“因为小时候看电影,我特别喜欢穿制服的,就感觉特别的威武。小时候,《小兵张嘎》、《地道战》这种军事题材的电影轮着播,我看了很多遍,让我也想去军营锻炼”,他说。
蔡瑞说,能够穿着制服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从事消防工作,感觉很神圣、很光荣。
2018年,根据中央改革部署,武警消防部队集体转隶移交应急管理部,脱离现役编制转为行政编制,消防战士的制服从“橄榄绿”转为“火焰蓝”。脱离现役武警身份,消防队员的心态会有落差吗?蔡瑞觉得,虽然自己已不再是现役军人,但消防队伍的宗旨没有变,敢打敢冲的本色也没有褪,而且消防队伍承担的责任比以前更广了、更重了,指挥体系更加科学,作战能力更强了。
“改革之后,消防队伍建设起现代化指挥体系,消防指战员接到警情后,从出场,到到场,再到展开,都实现了秒级响应,比以往更快了。”他说。
“感恩”,是他获奖后的最大心情。蔡瑞说,自己能够取得这些荣誉,离不开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在不同时期的培养。“也感谢各个时期的同事,包括故宫特勤站的队员们,感谢大家这么多年对我工作上的支持,才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对消防队员来说,没有火情就是最高的荣誉。从14年到现在,蔡瑞带领的故宫特勤站消防队员做到了这一点,故宫半个世纪“零火灾”的奇迹仍在延续着……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
受访者供图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11.9致敬“蓝”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