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5000亿新征程!数读顺德政府工作报告五大重点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1-11-10 11:00
WechatIMG9.jpeg

恰风华正茂,奋进正当时!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蓝图,催人奋进,吹响了顺德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前进“号角”。紧随其后的是,未来五年顺德发展的“施工图”与“路线图”加速落地。

2021年11月10日,顺德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顺德区代理区长区柱明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总结回顾过去五年工作的同时,对未来五年工作进行详细部署。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激情再燃烧,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我们综合研判这一新形势,锚定未来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落实具体工作部署,区柱明表示,顺德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为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提供有力支撑。

1893x1260_618b2a3326635.jpeg

1920x1280_618b2a3374ce3.jpeg

剑指5000亿新征程,顺德未来五年怎么干!南都数读政府工作报告,梳理五大工作重点


重点一:产业

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

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顺德示范

“打造近悦远来的大湾区投资热土”

数读:

投入不低于10亿元人才补贴;

提供1万套人才住房;

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不少于1万个优质学位;

力争高层次人才总量超5万人;

力争千亿级产业集群超4个;

百亿级企业超20家;

力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00家;

实现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

力争上市企业总量超75家;

投入超55亿元用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力争推动超10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100家数字化示范工厂;

培育1—2家平台型企业;

力争培育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0家;

集聚工业设计师超2万人;

牢牢守住全区111平方公里工业红线不动摇;

加大“工改工”项目扶持力度,确保工业项目不少于七成;

整理形成一批300亩以上的连片工业用地;

实现全区工业厂房建筑面积翻一番。

顺德“名片”:

顺德实施产业“六大倍增”计划,狠抓招商选商扶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智造中心,打造近悦远来的大湾区投资热土。

名片一:“顺心顺意”

构建“顺心顺意”营商环境。塑造一流政务服务和政策环境;

营造一流市场环境;实施一流人才政策;弘扬一流顺商精神。

名片二:“三个优先”

优先扶持主导产业发展、优先满足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优先引进高科技企业。

名片三:“智联计划”

实施数字化转型“智联计划”。投入超55亿元用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骨干企业聚焦工业互联网等技术。

此外,还有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科技金融

为企业插上科技金融翅膀。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院所支撑作用,鼓励骨干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增强核心竞争力,筑起技术护城河,抢占产业制高点。

关键词二:四大平台

加快建设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集中资源打造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对接广深港澳资源的协同发展高地;

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充分发挥“港口+综合保税区”叠加效应,打造西江流域综合性航运物流枢纽;

加快省市区共建顺德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优化空间布局,导入优质企业,有序推进核心区、应用区建设,打造全国机械装备产业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持续壮大广东工业设计城等载体,力争培育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0家,集聚工业设计师超2万人,全力办好世界设计大会,争创世界设计之都。

关键词三:产业空间

牢牢守住全区111平方公里工业红线不动摇,完善提升村级工业园改造,加大“工改工”项目扶持力度,确保工业项目不少于七成。

加快推出一批标准地,保障重点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绝不让一家优质企业因无地可用而影响发展。


重点二:城市

坚持双中心、多组团

打造高品质城市的顺德示范

“让更多人读懂顺德、爱上顺德”

数读:

完成全区201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打造超400个街心公园;

完成6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打造1—2个农业总部经济产业园区;

建设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建成1万个生态“四小园”。

关键词一:双中心

1、推动大良、容桂、伦教深度融合:

开展顺风岛、大汕岛利用研究,加强生态保育,建设城市新名片;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面向未来的马冈新城,加快总体规划编制,协同高新区辐射带动周边镇(街道)发展,打造城市新地标;

对清晖园、顺德糖厂等老旧片区开展保护和活化利用,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用好美食、龙舟、功夫等文化资源,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将大良—容桂—伦教中心城区,打造成对接大湾区深港、珠澳极点的南部都会中心。

2、做活做旺佛山新城

依托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重点发展商务会展、生物医药、现代金融等产业,加快引入一批总部企业,带动陈村、北滘、乐从深度融入大湾区广佛极点。

关键词二:“内联外通”

构建“内联外通”立体交通体系。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推动佛山地铁11号线尽快动工建设,积极推进肇顺南城际、南沙港铁路等重点项目,研究接入更多广州轨道线路,强化与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互联互通;

力争完成驹荣北站和顺德站、顺德客运港站一期TOD综合开发建设,打造高端城市综合体。

关键词三:处处见绿、四季有花

推进“行走顺德、美化家园”。打造数字化平台,发动干部、群众全员参与,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


重点三:治水

坚持以水美城、以水兴城

打造岭南水乡的顺德示范

“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重塑水韵凤城魅力”

数读:

全力实施治水“八大行动”;

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国考省考断面水质100%稳定达标;

打造300公里生态碧道;

全域构建10分钟亲水生活圈;

建成超100条特色美丽河湖;

开通水上巴士旅游线路,打造五大水名片;

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0%以上。

关键词一:水环境治理大会战

全力实施治水“八大行动”,建立统一高效的治水指挥体系,配备专职专业队伍,区级统资金、统建设,镇(街道)管征拆、管保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体推进“厂、网、河、园区”等涉水全要素建设,全面出击,不言退路,战则必胜。

关键词二:高品质滨水生活区

深入推进清岸还河专项行动,坚决拆除河岸违章建筑,逐步扩展连片生态空间,再展开门见水、举步登舟的水乡风情。

关键词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谋划布局清洁能源、储能、环保和绿色金融等产业,建设一批绿色工厂,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重点四: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优质均衡

打造共同富裕的顺德示范

“对标广深等一线城市”

数读:

新增8000个幼儿园学位;

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和2万个高中学位;

在各学段建设3—5所公办标杆学校;

力争新增就业超10万人。

关键词一:教育“四好”工程

严格落实中央“双减”和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政策,推动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化发展,加大对名师、优师的激励力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关键词二:医疗体系改革

研究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加快区属重点公立医院建设,支持和祐国际医院打造成为现代化高水平医院,持续加大全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均衡布局。

关键词三:社会保障

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和“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完善老龄化服务;壮大慈善公益事业;建立健全顺德特色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深化与黔东南州四县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

关键词四:城市治理

建设大湾区最具安全感的城市。创新“大数据+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多网合一”的社会治理平台。


重点五:政府工作

坚持真抓实干、高效服务

打造政府治理的顺德示范

“把实干精神、创新意识、服务理念融入到政府工作方方面面。”

数读:

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四级同创”;

严格执行“一月三问”工作落实机制;

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关键词一:法治政府

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关键词二:高效政府

推动“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联席会议审批等工作方法,有效节约企业成本;

以钉钉子精神加强工作督导,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关键词三:廉洁政府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整治土地、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和工程项目发包等领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编辑:路漫漫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进新征程 聚焦佛山五区两会
恰风华正茂,奋进正当时——聚焦顺德区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