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两会镇街谈|石湾:造中心城区封面 成滨水空间典范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1-11-13 17:33

佛山市禅城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时。禅城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推进“六城”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围绕重点实施“六大行动”,详细部署未来五年重点工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禅城。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不动摇,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首位度,深化“人城产文”融合,全面推进“六城”建设,努力建设与万亿城市相匹配的市中心。

日前,禅城区四个镇(街道)的镇长(主任)接受了媒体的联合采访,畅谈政府工作报告对各镇街“发出”的任务、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与计划。

“今后五年,石湾将紧扣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围绕城市中轴线、东平水轴线空间格局打造好城市封面、滨水客厅,聚焦聚力‘城市品格、产业品质、文化品位’,建设高品质石湾,为禅城推动‘六城’建设发挥石湾担当、贡献石湾力量。”禅城区人大代表、石湾镇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树凯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表明了未来建设高质量石湾的决心。

IMG_7066.JPG

禅城区人大代表、石湾镇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树凯


造中心城区封面 成滨水空间典范

陈树凯介绍,石湾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广州进入禅城的东大门,随着佛山地铁2号线通车直达广州南站,石湾将迎来“双铁”时代。“我们将深度融入广佛全域同城化,以智慧化手段加强基层治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主动争取承担大湾区创新资源、人才、技术和产业外溢,积极融入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

同时,精心打造好中心城区封面是石湾所肩负起的重任。推进城市轴线、重要门户、重要节点的城市形态提升,坚持以“绣花功夫”对城市道路、老旧社区、内街小巷、城中村等进行改造提升。全面加速完成东平河水轴线石湾沿线约30万平方物业征拆工作,打开城市滨水新空间,加快推动城市秀台、星耀石湾、古灶陶韵等节点建设,不断完善水轴线重要节点周边路网及公共配套,打造“人城产文”融合发展的滨水空间典范。

东、中、西三大片区 拓高品质产业格局

石湾将坚定实施“提二强三”战略,立足东、中、西三大片区发展格局,以城市更新拓展高品质产业空间。其中,东片区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优配置、最好设施加快建设奇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打造配套完善的国际化社区。用5年时间打造60万平方米高端产业空间,做强做优禅城创新创业产业功能平台。

在中片区加快“环文华公园”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引进和支持设立持牌金融机构总部,打造金融保险产业总部经济。围绕季华路总部经济带、魁奇路地铁商务带,两千亿规模的不锈钢企业总部集群、超500亿元的生命健康产业总部集团集群和超100亿元中高端汽车贸易的蓝图擘画。

而西片区将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创新的主战场、实体经济迭代升级的主引擎。“在寸土寸金的东平河滨水一线空间,我们将超450亩商住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全力打造为东平云谷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智能装备制造,推动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为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

陈树凯透露,目前东平数字创新中心预计明年2月竣工。下来将积极发挥国资主导优势,建设高品质的园区平台,滚动引进链主企业、总部项目等,完善园区产业生态和现代化配套设施,加速数字经济崛起。

盘活旧载体构产业链 陶艺文化焕活力  

“石湾拥有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陶文化底蕴,这是石湾城市价值最宝贵的财富。”定位于打造时尚、魅力的文化品位,石湾镇街道将全力推进佛山陶艺博物馆的选址筹建,实现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提质创优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与片区20多家博物馆及艺术馆共同形成博物馆群,擦亮南国陶都的金字招牌,推动国际国内陶艺文化的交流对话。

对于有着500年悠久历史的南风古灶片区,石湾将通过整体活化提升,把陶文化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持续完善西片区城市配套,改善片区次干路网结构,用“微改造”、修旧如旧理念实施内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统一西片区建筑物整体风格,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建设最具古镇韵味的陶艺文化之都。

在此基础上,石湾还将盘活超30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旧物业载体,开展大师安家计划,留住、培育文化人才,为陶艺大师和青年人才打造陶艺文化交流、文产融合发展的双创阵地,构建完整的陶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


采写/拍摄:南都记者刘钰滢

编辑:刘钰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进新征程 聚焦佛山五区两会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