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已经成为困扰不少年轻人的一大难题。生活中那些“秃如其来”的瞬间,早已侵入了30+甚至20+的世界:离刘海区越来越远的发际线,日渐稀疏的发量,消逝的自信,艰难的相亲历程,透明的职场瓶颈等等。面对雄激素性脱发等脱发问题,专家建议应该及时就医,接受科学专业的治疗,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女性也会出现雄激素性脱发
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数量已经超过2.5亿,平均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存在脱发症状。随着我国脱发人群的增多,脱发呈现年轻化趋势。《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我国00后、95后受到脱发困扰的比例均为33%,90后脱发人群中,46.7%患有严重脱发,而男性中脱发人群占比相对女性更高,约为51.4%。需要注意的是,脱发容易引起患者的自卑感,导致社会认可度降低、社会压力增加,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据统计,37.7%的脱发人群经常因脱发而烦恼,认为脱发对颜值、自信、脱单的影响很大。
引起脱发的原因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脱发类型是雄激素性脱发(AGA)。雄激素性脱发又被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常发病于青春期,表现为进行性头发直径变细、头发密度的降低和脱发,直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秃发,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文育教授指出,引发雄激素性脱发的关键因素是雄激素,男女均会发生雄激素性脱发,只不过男性更容易发生。有数据显示,在我国男性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0%。此外,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基因隐性遗传疾病,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53.3%-63.9%,并且父系明显高于母系,即如果父亲有雄激素性脱发,孩子患病的概率较大。
常见的雄激素性脱发的类型
及时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是关键
雄激素性脱发属于非瘢痕性脱发,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但若放任不管,雄激素性脱发会进行性加重,直到变秃。因此,一旦确诊雄激素性脱发要及时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吴文育教授表示,目前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外用药物、毛发移植等。其中,非手术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贯穿于雄激素性脱发治疗的整个过程。口服用药和局部外用药物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中,口服+外用联合治疗也是治疗早期雄激素性脱发备受欢迎的手段之一。
虽然雄激素是雄激素性脱发发病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其他包括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的增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加重雄激素性脱发的症状。因此,吴文育教授建议患者除了遵从医嘱,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尽早接受治疗外,也应该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双管齐下拯救发际线。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唐茹粤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