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大厦,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第一高楼,号称“神州第一楼”。这里,曾以“三天一层楼”的建设进度,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速度”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初,为满足纷至沓来的市内外单位的办公需求,深圳决定在当时国内没有超高层大楼建设先例的情况下,建设一座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数得上的标志性建筑。
1983年,国贸大厦主楼开建,采用工程公开招投标和创新滑模工艺。这座53层大楼主体标准层的建设,从最开始的7天一层,提升到5天一层、4天一层,从第30层开始,创造了持续3天一层的空前速度,跻身世界建筑业的先进行列。
“3天一层楼”是什么概念?当时香港最快的速度是5天一层,美国是4天一层。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平均每周都会播发一条关于深圳的新闻报道,画面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这座正在一天天长高的‘中国第一高楼’。‘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对改革初期的深圳缺乏信心的论调,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当然,国贸大厦‘神话’的背后,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时任国贸大厦承建方物业公司经理马成礼回忆道。
1985年底,国贸大厦宣告竣工,历时37个月,以160米的高度摘得全国第一高楼桂冠。此后,“三天一层楼”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神话与奇迹打开了深圳敢闯敢拼的大门。
1992年,正值国内改革面临理论困境、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之时,理论界姓“资”姓“社”争论激烈。当时,邓小平进行南方视察,并在国贸大厦的旋转餐厅发表了整个南方视察中最有分量的讲话。
“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及“三个有利于”这些理论,都在1992年1月20日的国贸大厦被记录下来,随后传播至全国。
综合自新华社、 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周末
海报:陈婷
编辑:林嘉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粤建筑 党史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