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9日,美国芝加哥大学附近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导致该校一名24岁的中国留学生身亡,这是今年以来芝加哥大学发生的第二起中国留学生被枪杀的案件。多位在芝加哥生活的华人告诉南都记者,在枪支泛滥和疫情下美国经济下行的影响下,芝加哥的暴力犯罪从频率和影响范围上都在攀升。
涉枪案件频发,芝大学生遭波及
今年以来,芝加哥大学学生频在枪击案中受害。
南都此前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14时,在距离芝加哥大学不远的海德公园附近,24岁的中国留学生郑某在人行道上的男子遭到汽车上跳下的劫匪奥尔顿·斯潘抢劫,郑某不幸身亡。警方称,斯潘向受害者的开枪后抢走了他的随身电子产品,随后驾车逃跑并在试图销赃时被监控拍摄到。斯潘落网后警方在其身上缴获两把枪支,其中一把已被确定为犯下芝加哥大学枪击案的凶器。
当地时间7月1日,芝加哥大学大二的白人学生马克斯·刘易斯在乘坐地铁时被一起枪击案的流弹击中,造成刘易斯全身瘫痪,数日后,刘易斯在得知自己的情况后选择让医生拔去了他的氧气管。
当地时间1月9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市发生了一起连环枪击案,在芝加哥大学读博的中国留学生范轶然在公寓的停车场遭到了枪手袭击后不幸身亡。
“安全区”不再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芝加哥大学学生遭遇的三起枪击案,都发生在本来应该是安全的时间和地区。
今年1月,一名与范轶然同住一所公寓的芝加哥大学学生告诉南都记者,范轶然遇害的公寓是芝加哥大学留学生最广泛选择的公寓,枪手是从外部进入了本该有严格安保的停车场杀害了范轶然,然后入侵了公寓。“作为应该提供保护的公寓管理方,面对这次事情出现的漏洞,需要考虑如何加强安保设置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今年11月,悲剧却再次发生。郑某的一名高中校友告诉南都记者,郑某是一个非常小心的人,今年9月底,郑某还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乘坐公交车遭遇骚扰的应对经验和建议。另据外媒报道,有枪案的目击者表示,事发时的人行道人流量并不小,且发生枪击案的街道本身属于相对安全的区域,但这依然没能阻止犯罪发生。
一名芝加哥当地华人告诉南都记者,芝加哥大学虽然安保密集,属于“安全区”,但附近的海德公园和一些与芝大一街之隔的芝加哥南城街区都属于高犯罪率的地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近年来这些街区的犯罪分子和犯罪活动开始波及到芝加哥大学及周边地区,使得学生们的安全感骤降。
芝加哥枪击犯罪热点地图。
枪支暴力系芝加哥社会痼疾
在当地媒体的口中,芝加哥还被称为“罪恶之城”(Sin City)。事实上,在美国的大城市中,芝加哥的涉枪犯罪数和死伤人数也是位居前列。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202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芝加哥每十万人的年平均暴力犯罪达到943起,位列全美31名。另据芝加哥警方统计,仅在今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芝加哥市的枪击案造成了至少10人死亡50人受伤;截至今年10月,芝加哥市已经发生约2600起枪击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
芝加哥光鲜靓丽的城市形象背后的暴力丛生,背后是这座大城市被种族歧视贫富差距、黑帮横行和枪支暴力困扰的历史。
1919年,芝加哥暴发了一场严重的种族骚乱,造成数十人死亡。这起事件成为了芝加哥“种族隔离”的导火索,贫穷的黑人工人开始在城市南部聚居。虽然美国之后废除了种族隔离的制度,但在房租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下,芝加哥北城富裕和南城贫困的格局却更为固化。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芝加哥南城的实地采访显示,当地居民认为,高失业率和破碎的教育系统是引发当地暴力犯罪的主要因素。在芝加哥最危险的五个社区中,20至24岁的年轻人的失业率接近70%。2013年,芝加哥发生了美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校停课,49所学校因经费不足被关闭,许多孩子为了上学不得不经过帮派控制的街区,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被耳濡目染成了帮派成员。芝加哥南城的年轻人陷入了“暴力—失业—贫困”的恶性循环。
除了种族和贫困等社会因素,枪支泛滥也是美国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202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美国2020年报告的杀人案中,约有77%与枪支有关,高于2019年的74%。
而在芝加哥,合法的枪支通过转手成为黑帮的武装则成为了城市的痼疾。芝加哥所在的库克县州检察官金·福克斯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指出,许多枪击案中的涉案枪支原本是作为合法枪支被出售的,“我认为枪支在我们的街道社区的过度扩散是芝加哥独有的问题。一些人为了赚钱,把合法购买的枪支进行倒卖,这些倒卖往往一次只成交一两支枪。通过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手法,枪支逐渐流入有前科的暴力犯罪者手中。”
芝加哥市长洛丽·莱特福特曾表示,将加大在该市一些高风险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治安状况。而芝加哥当地控枪组织的负责人克劳福德则表示,提供社区基建只是减缓枪支暴力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改变美国人对枪支的价值观和信仰,改变枪支文化。”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周斐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多重危机下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