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惠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惠城区区长翟树宇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建议。2016-2020年,惠城区经济总量由641.69亿元提高到861.93亿元,年均增长5%。先后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等荣誉称号。到2025年,全区GDP突破13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
过去5年成绩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翟树宇介绍,五年来,惠城区集中力量抓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整合提升全区“1+4”工业区,重点打造东江湾产业园,近两年新入驻企业43家,总投资257亿元,预计年产值583亿元。获评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今年底有望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2017—2020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07宗,完成投资351.46亿元。
经过五年努力,目前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51家,高新技术企业299家;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国家级1家),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2家);上市公司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惠州市总部企业6家。
五年来,惠城区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打造“一湖两江四岸”文化旅游经济圈,初步建成以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两街一巷”微改造为重点的“城市会客厅”,西湖获评国家5A级景区。集中力量打造1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丝苗米省级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现有省4A级农业公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农业公园2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
五年来,惠城区致力改善民生,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区3010户7186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实现100%脱贫。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6377元提高到2020年的52320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21所,增加公办学位2万多个。成功创建2所三甲医院,改建1所二级中医医院,建成水口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麦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基层医疗机构,完成141间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启动市三院二期、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院、市三院横沥分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建设。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到2025年增加学位6万个以上
据悉,今后五年,惠城区将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目标、两大任务、六个明显提升”奋斗目标,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落实“3+2”系统工程,进一步强化“市区一体”理念,牢牢抓住“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工作主轴,奋力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平安、风气文明、生活舒适、营商环境优越的城市中心区,致力打造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和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
到2025年,全区GDP突破13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6.8%提高到35%,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
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由近300家增加到800家。加快建设以江北为核心的高端金融服务集聚区,利用江北、金山新城等优质楼宇资源,推进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和能耗“双控”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汝湖、横沥、芦洲等区域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学校扩容增位,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中小学30所,增加学位6万个以上。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和横沥分院、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江北院区、区中医医院改扩建等工作,推动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升级,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到2025年,辖区常住人口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6张。落实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一批儿童图书馆、小球场、书画室等设施。
本文采写 南都记者杨振华
本文摄影 南都记者 田飞
编辑: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