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20多年的围岭公园建设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罗湖又攻克了一个建设项目的难题。而就在今年7月,因为种种原因一度停滞、历时8年的田心村旧改项目也实现签约,建设驶入快车道。再将时间往前拨,去年,木头龙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十年拉锯战也终落幕……
罗湖,似乎特别擅长用创新手段击破“持久性”难题。在这背后推动着罗湖前进的,正是“闯”和“创”两个方面。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40多载的建设发展,既让罗湖曾一路领跑,也留下了不少转型急需去解决的“隐忧”。
首要的就是城区环境的改善。由于规划建设早,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都已无法承载现在城区发展的要求。于是,罗湖也是最早大胆创新,开始了城市更新和棚改,通过多种手段破解空间制约困境。而在这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如木头龙、围岭公园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困境需要打破,想要实现高密度建成区城区环境的提升,罗湖必须要闯出新路子冲破这些障碍,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也正得益于保持着创新和奋斗的劲儿,罗湖的做法为全市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如果说“闯”是罗湖发展面临现实困境必须要去攻克的体现,“创”则是罗湖从未来发展出发而做出的选择。今年的罗湖,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频率比以往高出了很多。在刚刚结束的罗湖区党代会和两会上,对于战新产业,罗湖更是有了新目标。就在上周,罗湖更是出外招商引资,首站瞄准的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向“新”发展不仅要有诚意和心思,更要利用好已有的优势。虽然部分战新产业在罗湖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步晚,大面积的聚集以及领军效应尚未形成。想要吸引到更多优质的企业落户,罗湖除了政策上的扶持以外,高度成熟便捷的生活环境是杀手锏之一。
产业的建设与城区的生活相辅相成。罗湖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的资源优势明显,宜居指数高,对于人才和企业是加分的。如果能够打好这张牌,发挥营商环境软实力优势,向“新”就更进一步。同样地,想要不断扩大这一优势,自然也要不断改善城区的整体环境,这也正需要罗湖的“闯”。
“先锋精神 奋斗文化”,这是罗湖打造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所提出的新“IP”。改革先锋者,奋斗在路上,且行且期待。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