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效果引家长热议,深圳市教育局回应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1-11-19 11:35

“我的孩子原来参加了7个培训班,包括学科类和兴趣类培训班。‘双减’政策实施后,许多机构倒闭,孩子报了4个培训班。”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郑女士告诉记者。

近期,“双减”政策在深圳各中小学逐渐落地。“双减”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家长是什么心态?我们一起来看看。

“双减”后作业变少了,一些家长却不敢放松

据奥一新闻记者了解,郑女士的孩子小虎(化名)今年读4年级。每天早晨,小虎7点10分起床,7点30分便到学校开始早读。

原先,小虎一天有6节课,下午4点15分左右放学。这学期,学校提供了延时服务,从6节课增加到了8节课。在延时服务期间,学校会安排阳光体育、自习课、兴趣班等活动。

“双减”政策实施后,小虎的作业量变少了。以前要花两到三小时做作业,现在只需要花一到两个小时便完成了作业。

除此之外,小虎的考试压力也小了。

据郑女士介绍,“现在学校的测试不再公布排名和分数,只按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

对于这些改变,郑女士有些担忧。郑女士说,“减少了作业的训练,没有了考试分数的压力,作为家长的我压力更大了,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松懈,在竞争中无法脱颖而出。

此外,也有一些家长的忧虑来自和别人家孩子的对比。家长何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作业大幅减少,而别的班作业减少得不多,觉得这不公平,会降低自己孩子的竞争力。

“每个班的执行力度都不一样,以后孩子升学要面对的竞争又不只是来自班里的竞争,这种情况下,只能家长自己多做一些,让孩子不要输给别人太多。”何先生说。

同样的担心还来自于对课外报班数量的对比。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双减’政策实施后,我以为大家都不报课外培训班了,后来才知道,一些家长只是把培训班从周末上课改为周一至周五上课。”

家长王先生对于“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政策落地后,学校的氛围宽松了,作业和测试难度也降低了,总体上来说竞争降低了,家长也不需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王先生说,“在空余时间,我会让小孩多看一些课外书,去公园走走,跳一下绳。我希望政府相关的配套政策可以跟上,让孩子学习的大环境越来越宽松。”

中考压力仍在,老师学生如何应对

教七年级的牛老师(化名)现在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05分到校,一直忙到晚上6点05分才下班,而不再是原来的5点20分下班。

早上9点左右,办公室里,有的老师在忙着备课,有的老师在忙着批改作业。

牛老师表示,“‘双减’政策实施以后,一些家长以为我的工作量小了,其实我在学校工作的时间更长了。而且,中考的压力仍在,要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对老师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的要求更高了,我们也需要不断去适应。

读七年级的董董(化名)刚升入初中,有点不适应新的环境,成绩也有些偏科。

董董说,“‘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我的成绩没有太大影响。如果我以后分数不够好,会去走美术这条路。班里挺多人都打算做艺术生。

教育局回应:应从长远发展考虑孩子的成长

对于以上的情况,记者向深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进行了反馈。该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道,“关于减轻作业量方面,我们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作业的范例,作业在精不在多,如一些综合性作业。关于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方面,该举措符合学生的成长的规律,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秉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希望家长们不要太过焦虑,应从长远发展考虑孩子们的成长,而不要怀着功利性的思维来看待‘双减’政策。”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见习记者 黄静怡

编辑:王泽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