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规建29条综合示范带,致力打造广东乡村振兴范例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1-11-19 15:56

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建设美丽幸福乡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惠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亮点。南都记者从惠州市乡村振兴局获悉,惠州正在致力打造广东乡村振兴范例,2021~2023年,全市拟规划建设29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重点挖掘各县(区)现有的美丽乡村、特色农业、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土地资源、四沿交通、山水林田湖等优势资源禀赋,进而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正在建设的13条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惠城区

“翰墨梅香·汤泉竹径”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七仙汝湖·诗画田园”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惠阳区

“将军故乡·文化体验”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怀安原乡·田园休闲”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惠东县

“山湖毓秀·康养休闲”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四色交融·活力古村”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博罗县

“柏里茶香”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福长和美”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龙门县

“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三生体验·康养农旅”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大亚湾区

“澳头滨海风情”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仲恺区

“古韵氧吧·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旅游)综合示范带

乡村振兴-新作塘月亮湖.jpg

博罗湖镇新作塘村月亮湖

富民兴村保障民生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083公里

今年5月底,惠州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惠州“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转移,惠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发展的新阶段。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惠州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8.52万亩,占省下达169.237万亩粮食生产任务的52.3%;6月末畜牧生产恢复显著,生猪存栏量87.70万头,增长66.1%……惠州1—6月农林牧渔业产值达165.41亿元,同比增5.7%,两年平均增长5.4%,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平稳向好。

今年以来,惠州紧扣富民兴村保民生,乡村振兴发展亮点纷呈: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新楼村等四个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被评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村入选“亿元村”,柏邹公路入选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横河上良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批民宿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惠州梅菜、罗浮山牛大力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镇48村上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麻榨粉葛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省初审……

乡村振兴-长宁松树岗治水.jpg

博罗长宁松树岗村,风景如画

“四好农村路”则是惠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支撑。据了解,惠州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建设规划、乡村公路公交体系、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同步谋划、一体推进,系统做好公路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始终将美丽公路的理念贯穿到规划之中,先后推动惠阳区、惠东县创建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博罗县创建成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惠州成为全省获评示范县最多的地市。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惠州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083公里,其中县道510公里、乡道6016公里、村道4557公里。所有乡镇全部通双车道三级以上公路,1043个行政村、1020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四级以上路面硬化路,200人以上自然村和46个省定贫困村中20户以上村民聚居地全部通路面硬化路,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村道为支撑、全面覆盖广大乡村的农村公路网。农村公路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推动农业和乡村游

乡下老屋成了“文化部落”

竹篱柴门、青瓦白墙,一座座精致的农家小院散落村中,一幅幅彩色壁画点染村道,多个文化团体进驻,乡下老屋成了“文化部落”……博罗罗阳的观背村,被大家称为“都市里的村庄”,它由破败城中村蝶变为“文化部落”。村庄内四处可见漂亮的壁画,各种社会团体纷纷进驻,创造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文化驿站,如今已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家园和人气极高的旅游景点。目前观背村已有62家文化企业或文化团体进驻。该村通过文化产业的植入和熏陶,化废为宝,摒除大拆大建的方式,保留了自己独有的乡村田园风光的气息。

天蓝、山青、花艳、水清,采茶姑娘甜美的歌声在茶山回荡,游客骑着自行车在茶园穿梭……地处博罗县东北部的柏塘镇,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柏塘山茶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柏塘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乡村振兴-茶园.jpg

柏塘山茶园的茶娘

柏塘山茶不仅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也是当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主题。柏塘镇委书记陈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称,“百里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线路总长约22公里,沿线将构建茶文化、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做好做好山茶+文章,通过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悉,近年来,柏塘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全镇36个村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19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163个小组达到“美丽家园”创建标准,乡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陈湘表示,接下来,将结合柏塘茶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发展夜游经济,打造茶园综合体,并规划建设茶园观光旅游道路、发展民宿集群和农家乐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一条集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古迹游览、茶特色建筑参观、茶事劳作、茶俗体验、茶艺观赏、茶商品购物等内容丰富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南都记者获悉,目前博罗已启动建设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百里茶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线路总长39公里,途经石湾镇、福田镇、长宁镇、罗浮山管委会、横河镇。起步区主要涉及长宁镇、福田镇的6个村。对于这一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博罗已定下目标——2021年底初见成效、2022年底大变样。为此,该县聘请了全国三农”专家、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顾问卢水生教授担任环罗浮山“福长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规划设计顾问。目前,50多人的设计团队已全部进驻村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分工开展村庄风貌、产业发展、路网建设等各项规划工作。

建设29条示范带

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乡村示范带建设,让“三产”有机融合,让美丽经济焕发为生产力,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惠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

据惠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晓文介绍,2021~2023年,惠州全市拟规划建设29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今年的建设任务有13条,年底前要完成示范带沿线“三清三拆”“四小园”建设、道路提升、风貌提升、污水治理、产业提升等创建任务。目前,部分示范带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如惠城区“七仙汝湖”、博罗县“百里茶香”示范带。

在示范镇创建方面,从今年起全市拟规划建设5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主要目标任务是发展主导产业,建设美丽圩镇,连接产业带(示范带),探索“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流通在县城”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建设任务分3年完成,今年各示范镇重点要按照示范带建设的标准,完成产业带建设任务,将美丽圩镇和产业基地连接起来,确保示范镇建设年内初见成效。 

乡村振兴-欢乐稻场.jpg

博罗湖镇坪山村欢乐稻场

“只有乡村美了、干净了、敞亮了,才能吸引能人回乡,通过示范带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是根本。”朱晓文说,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是全市“办实事开新局·十惠行动”重点民生项目。年底前,示范带要全面完成“三清三拆”“四小园”、道路提升、风貌提升、污水治理、现有产业提升等任务,示范镇要率先打造产业带、完成美丽圩镇建设。

在高水平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惠州计划以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镇创建为抓手,全市打造10个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点,各县区分别打造10个精品民宿,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同时,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高品质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惠州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大投入、加强统筹,引入国企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合作伙伴,提升乡村旅游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海林  通讯员余剑辉

编辑:黄海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坐赣深高铁 看美好惠州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